GTD读书笔记3
GTD三个关键原则
原则一:养成收集的习惯
当你直面你所收集到的各种材料时,会很容易找到各种消极情绪产生的根源,也就便于发现消除焦虑的方法.如果你同时收集材料的过程中体验到了积极的感觉,那就证明你其实已经开始铲除那些消极因素了.
你收集到工作篮中的东西都是什么呢?那些东西其实都代表着你痛自己签订或者至少明确接受的协议—-你在某种程度上高速自己应该以某种方式进行处理的事项.消极情绪都是你违反这些协议所导致的直接后果—-他们是自我信任感丧失的结果.
如何减少消极情绪
不签订协议
- 如果事情已经给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那就可以直接把它丢入垃圾桶.
- 不清楚哪些工作是自己必须完成的,就好比不知道信用卡的余额和限制,而对自己的承诺漫不经心是更容易出现的情形.
完成协议
如果你在那些花不了两分钟就可做完的事情刚刚冒头时就立即完成它,你就能体会到这种心理上的收益
重新商定协议
我们的内心深处并不会觉得清扫车库与购买一家公司或者改善你的个人财务状况这两个协议之间有什么区别.在你的内心,他们都同样是协议—-已经付诸实施的或者已经背弃的协议.如果仅仅凭借记忆来提醒自己需要完成某个协议,那么只要你当前没有采取行动,那它就始终是一个背弃了的协议.
任何仅凭你的大脑保存的事情,要么会缺少足够的关注,要么会占用过多的关注.
当你的头脑中产生哪怕是微乎其微的协议时,也能立刻识别并捕获他们.尽可能全面地完成收集,每当新事务出现,你都要及时捕获它们,并使之成为你的习惯.
如果在信息沟通的环节上还存在隔阂,往往就会导致在关系或文化中产生某种程度的挫折感和普遍的紧张情绪.
原则二:确定”下一步行动”
-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注意到,每当个人或团队吧”下一步行动是什么”列为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并坚持提出来时,他们自身的能力以及工作效率就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 对于我们对别人或自己做出的车鞥诺,我们有责任予以兑现.为此,我们要尽早确定具体下一步行动.毕竟,当事情刚刚出现的时候就着手处理,与当问题难以收场时再动手解决,是完全不同的.
- 如果你一直没有确定具体的下一步行动(也许只是打个电话/发封电子邮件/和某人谈话/上网搜索某个内容等等),那这一步行动就永远不会完成.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几乎每件事都只需要花10秒钟进行思考和决策,就可以确定他的下一步行动.(换轮胎->找联系方式->给具体的某人打电话的例子)
- 对于清单上面的任务,你要么就是一心想尽快完成,要么就是极不情愿涉足其中.前者通常是你对某一事务确定了下一步行动,而后者恰恰相反.也就是说,是否确定任务的下一步行动,会使你对任务的态度发生180度的逆转.
- 你清单中的事情,不是吸引着你,就是领你深恶痛绝,绝不能有中间状态.
- 知道最后一分钟逼人时才匆忙地做出决策,这导致了低效和不必要的精神紧张.
- 下一步行动的价值:澄清问题/明确责任/提高效率
- 真正会令人不快的是:任务没有布置清楚就让会议结束.所谓”团队协作”,应该是成员共同讨论,确定具体行动方案,然后由特定的人负责执行,这样才能使大家从”悬而未决”的折磨中解脱出来.
- 从必须做的事情入手,然后做可能的事情干,你会突然发现自己在做不可能的事情.
- 对待事务时,你应该主动将其纳入你的系统,让它们服从你的节奏,而不是在问题爆发的时候,在四处放火,疲于奔命.
- 抱怨可能意味着某人不愿意为改善状况付出努力/承担风险;也可能意味着某人不愿承认客观环境的不可变性.抱怨实际上就是自我认知缺失的一种表现.
原则三:学会关注结果
“想出一个方法,好让我能多抽出一些时间来陪女儿”这是一个明确具体的目标,并且会迫使你去确定具体的下一步行动.而与之相对,如果你写成”我该为改善父女关系做点什么”,这样的语句哈安琥不清,没有实际的可操作性,指挥白白消耗精力.积极地承认个人目前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不完善”,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明确事情的食指,确认”项目”,确定下一步行动并付诸实施,直到最后目标达成.
生活中只存在两个问题:
- 你知道你想要达成的目标,但你不知道如何达成它
- 你不知道你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那么存在两种解决方法:
- 找到你的目标(结果)
- 找具体的方法(行动)
理想国主义者认为,短期的问题无关紧要;愤世嫉俗之人相信,长期的目标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而现实主义者认定,短期问题的处理,决定给了长期目标的实现.
我尊重甚至自己追求目标的人.世界上大部分伤害,都源于对自身目标的认识不足.人们承诺建造一座塔,但他们在打地基时付出的劳动不足以搭建一间小屋.
GTD与认知科学以及GTD精进
- 一旦你把自己的记忆当做个人组织整理系统,那你得大脑毕定变得不知所措/不堪重负,因为你要它迫切处理的是它尚未掌握的东西.然而,你能以适当/有效的方式转移大脑的注意力,形成针对未来思考和行动的最佳诱因(比如阅读一封电子邮件,然后在日历表上写下一次会面计划,进而处理这个问题,或者利用此次机会),然后那你的大脑就可以进入放松状态.一旦在适当的情境中你那个出现了你所关注的特定情形,大脑就可以凭借诱发因素自发地进行思考.
- 未完成任务占据了大脑空间,从而令大脑的清晰度和注意力打了折扣.
- 沉浸状态:为了体验沉浸状态,你需要具备的 特定任务技能 需要和 你所面临的挑战 相匹配.如果挑战难度超出了你的必要技能水平,你就会感到焦虑;如果你的技能水平超出了挑战难度,你很可能会觉得行动无聊.沉浸通常伴随着对特定任务的全身心关注,而且你通常会感到有掌控感,感到目标清晰.处于沉浸状态的个人通常明白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并能在执行整个任务的过程中得到反馈.他们还能体验到行动和意识的融合,并在此过程中丧失其自我意识和时间感.他们通常有其内在动机,会基于行动本身而不是外界激励采取行动.处于沉浸状态的人往往有最佳表现,会完全投入眼前的行动.一旦人们进入沉浸状态,他们往往会不自觉地重复让他们获得这种体验的行动.
- 刚刚接触GTD的时候,脱离轨道很容易,重新步入正轨也很容易.这种脱轨又回归的循坏在每个人身上都发生过,尤其是在熟悉游戏基本要领的初级阶段.
- 初级层面的精通设计工作篮/会议/电子邮件/电话/议程/待办事项/参考系统/清单管理/获得适用工具等等.高级层面涉及的则是谨慎对待产生初级层面内容的那些重大问题.这些具体行动和信息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他们关系到比其自身更加重大的事项,即我们必须完成的项目,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在复杂生活中的关注和兴趣领域.
- 高级层面”搞定”精通水平的标志是:
- 一个完整/最新/清晰的项目清单;
- 一张角色/职责/兴趣(个人和职业)的地图
- 一个集成化的全面生活管理系统,这个系统是基于某人的当前需求和发展方向定制的,用于动态监控日常工作以外的行为.
- 面临的挑战和意外状况将驱使你采用(而不是弃用)这个方法.
- 精通GTD的标志是,一个人正式所有他关注的对象(担心/忧虑/难题/问题和紧张因素),并将其转化为可实现结果(项目),以便通过具体的下一步行动进行处理.
- 你的大脑不擅长突如其来的回忆,却很擅长富有创造力地思考其直接面对的评估对象.一旦摆脱了记忆功能,大脑就成为一个可以发挥惊人作用的装置,它把事情放到”门前”,让你不必苦思冥想思考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