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的个人博客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度过一生


  • 首页

  • 标签

  • 分类

  • 归档

亲密关系读书笔记一

发表于 2021-04-28 | 分类于 读书笔记 , 亲密关系 |

亲密关系读书笔记1

人际关系的构成

  • 亲密关系的性质:亲密关系和乏乏之交至少在六个方面存在差异:了解程度(knowledge),关心程度(care),相互依赖性(interdependence),相互一致性(tuality),信任度(trust),忠诚度(commitment).

    • 亲密的伴侣彼此之间有着广泛/私人的了解.熟知彼此的经历/爱好/情感和心愿,而且一般不会把这些信息透露给他人.
    • 亲密的伴侣关心对方,彼此能从对方身上感受到更多的关爱.
    • 亲密伴侣的相互依赖性是指他们彼此需要的程度和影响对方的程度,这种相互依赖是频繁(经常影响彼此)/强烈(彼此都有显著的影响)/多样(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影响彼此)和持久的(彼此影响的时间很长).相互依赖的人际关系中,一方的行为在影响自己的同时也在影响对方.
    • 紧密联系的亲密伴侣表现出很高的一致性,这意味着他们认同双方在生活上的融合,自称为”我们”,而不是”我”和”他/她”.
    • 信任使得亲密关系易于保持.期望对方善待和尊重自己.人们相信亲密关系不会带来伤害,并期待伴侣能够满足自己的要求,关注自己的幸福.
    • 亲密伴侣通常会终于他们的亲密关系,希望他们的亲密关系能够持续到地老天荒,并为此不惜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

    这六个方面未必会全部出现在亲密关系中,任何一个都可以单独出现.最令人满意和最有意义的亲密关系应当包括亲密关系的所有六个特征.

  • 人际关系最简单/最基本的特点是:种类多样,规格不齐.这种多样性使人际关系非常复杂,也使人际关系魅力无穷.

  • 要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强烈而又普遍的内驱力,或许是人类的一种本性.研究者发现,如果我们要正常地生活和保持身心健康,就需要在长久/关爱的亲密关系中与伴侣愉快的交往.在亲密关系中包含有人的归属需求

  • 归属需要是人类长期演化的产物,逐渐成为所有人共同的自然倾向.

个人经历的影响

  • 四种依恋类型
    • 安全型 在感情上更容易接近他人.不管是依赖他人还是被人一来都感觉信安.不会忧心独处和不为人接纳
    • 痴迷型 希望在亲密关系中投入全部的感情,但经常发现他人并不乐意吧关系发展到如自己期望的那般亲密.没有亲密关系让我心安,有时还担心伴侣不会像我担心他一样担心我.
    • 恐惧型 和他人发生亲密关系使我不安.感情上我渴望亲密关系,但很难完全相信他人或者依赖他人.担心自己和 他人变得太亲密而受到伤害.
    • 疏离型 即使没有亲密关系也安心.对我而言,独立和自给自足更加重要,我不喜欢依赖别人或者让人依赖.
  • 随着时间的推移,依恋类型会发生新的改变.一次悲痛欲绝的分手会让原本安全型的人不在安全,一段如胶似漆的恋情也能慢慢的让回避亲密的人不在怀疑和戒备亲密感情.

性别差异

  • 在人际关系科学研究的许多维度和方面,两性之间的相似性远高于差异性.
  • 亲密关系中 的性别差异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般重要和有影响力.常识倾向于美化和夸大性别差异.我们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并进行更复杂和精确思考的应该是个体差异,而非性别差异.
  • 性认同差异:由于文化和教育引起的两性在社会性和心理上的差异,或者叫社会性别.
  • 把与任务有关的”男子气”的才能称为工具性特质,把与社交和情感有关的”女人味”的技能称为表达性特质.双性化指一些人同时拥有传统上认为应该属于男性和女性的特质(工具性特质和表达性特质).
  • 认为异性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外星人不仅是错误的,更是有害的,它阻碍了对伴侣观点的理解,妨碍了双方写上解决问题.

人格差异

  • 人格特质会影响人们一生的人际交往,人格特质较稳定,长期也指挥缓慢地改变变化.
  • 社会测量学具有启发性的主导理论认为,自尊是人们的主观计量器,即”社会关系测量仪”,测量我们与他人人际关系的质量.如果他人喜欢我们,我们就喜欢自己;如果他人积极地对待并看中与我们的关系,自尊水平就高.然而,如果我们不能吸引别人—-如果别人似乎并不在意我们是否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自尊水平就低.根据社会测量理论,自尊就是以这种方式运作的,因为它是满足我们归属需要的演化机制.
  • 低自尊的人有时会低估伴侣对他们的爱,从而损害亲密关系,还觉知道根本就不存在的伴侣的漠视.

吸引力

临近,喜欢身边的人:方便

  • 远亲不如近邻;熟识:重复接触.

  • 空间上的临近使得相互交往成为可能,但并不保证交往的结果也能遂人心愿.如果伴侣分开了,临近甚至能摧毁看起来处的很好的人际关系.我们易被身边的人吸引,但如果我们与它们的接触令人失望或者不快,那还不如保持距离的君子之交呢.

长相吸引力,喜欢那些可爱的人

  • 已确定爱情关系的伴侣,它们的长相吸引力往往是类似的;即它们的容貌是相匹配的.这种现象成为匹配.亲密关系越正规严肃,投入程度越多时,匹配程度就越明显.

礼尚往来: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

  • 当我们寻找未来的伴侣的时候,大多数人会用下面的公式来衡量自己对他人的实际兴趣,以及接近伴侣和简历亲密关系的可能性:

    对未来伴侣的期望值=伴侣的长相吸引力*伴侣接纳自己的可能性.

  • 我们期望伴侣接纳自己的可能性大小,很大程度上和自己的适配价值即作为生殖伙伴的综合新引力有关.

相似性:喜欢与我们相像的人

  • 相像的种类
    • 在年龄/性别/种族/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和社会地位等人口统计学上的相像.
    • 态度和价值观的相像.伴侣态度相同的程度和彼此的吸引力有着简单直接的关联.共同点太多并没有什么危险.相反,就态度来说,两个人越相像,就越加喜欢彼此.
    • 伴侣们还可能有着相似的性格.特别是长期相处时,处事风格和人格特质相像的人往往能和睦相处.
  • 刺激–价值观–角色理论:我们从伴侣那里得到的三种不同类型的信息,他们会影响亲密关系的发展.当伴侣第一次相遇,彼此的吸引力主要建立在”刺激”信息基础上,包括年龄/性别/长相等明显的外部特征.随后就进入”价值观”阶段,吸引力取决于彼此态度和信念的相像程度,人们开始了解彼此是否喜欢同样的披萨/电影和度假方式.再往后,”角色”的相容性才变得更重要,此时伴侣们最终发现他们在养育方式/事业/居家等基本的生活要务上是否一致.问题是伴侣们对彼此的政治观点/娱乐格调十分满意,但可能根本意识不到对于定居在什么地方/是否生养子女/生养几个存在根本的分歧.有时候重大差异只有在婚后才凸现出来;尽管才在这些差异,夫妻仍可能生活在一起,但这不是因为相异而相吸.
  • 致命的吸引的品质往往是伴侣一方所没有的;最初看起来令人羡慕/渴望得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识到这些相异没有吸引力了.
  • 人们还仰慕那些有能力和才华的人,这种能力和才华是自己所没有并渴望拥有的.相像起作用的另一微妙之处在于,那些我们渴望成为的人对我们有吸引力.我们往往喜欢那些与我们的理想自我相像的人,即那些拥有我们期望得到却并不具备的品质的人
  • 亲密关系还能使人发生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夫妻双方在面临各种事件时体验到的态度和情绪反应会越来越相似.
  • 家务和性别角色通常是属于有影响力的那类相像.同居的情侣对家务劳动的分派有分歧的话,比有着相似观点的情侣更可能分手,共同分担家务劳动的夫妻比家务分配不公平的夫妻对婚姻更加满足.性别角色更像的夫妻–而非相异,就如同传统的观点所认为的一样–比那些在处事风格和才干能力上相差很大的夫妻婚姻更幸福.尤其是,和性别角色更相像的配偶别起来,大男子主义的丈夫和女人味十足的妻子(他们显然有着不同的性别角色)彼此感受到的理解更少/情义更少,久而久之在婚姻中体验的爱恋和满足也越来越少.
  • 满足的伴侣彼此常在性格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态度和价值观的明显相像比性格的相像更为重要.
  • 感到最多爱意和最少冲突的伴侣是那些在热情上相似而支配欲上不同的伴侣.如果伴侣一方要在亲密关系起带头作用,另一方愿意顺从才快乐.我们不应过分强调这种互补性
  • 个人的成长和新奇活动都具有奖赏意义,所以我们喜欢那些和我们兴趣不同(虽然并非不相容)的人,只要我们自信能与他们融洽相处.需牢记的重点是,相像的伴侣可能比任何人都更能满足我们的需求.
  • 相像具有奖赏意义,而相异则没有.

    两性的理想伴侣

  • 人们评价未来伴侣的三条基本准则:
    • 热情和忠诚,值得信赖/亲切友善/给与支持/善解人意
    • 吸引力和火力,长相俊美/性感/外向
    • 社会地位和资源,经济宽裕,生活安心.
  • 女性在思索持久的亲密关系的时候,更看重热情/忠诚/社会地位和经济资源标准,而不是外表吸引力和活力标准.
  • 男人专注于长相,女人专注于资源,但是人人都期望伴侣友善/随和/可爱和亲切,男人和女人在这方面没什么差别.

亲密关系读书笔记2

发表于 2021-04-28 | 分类于 读书笔记 , 亲密关系 |

亲密关系读书笔记2

社会认知

  • 在很多可能的解释,你可以选择宽恕的理由/责备的理由或者折中的理由.重点是,选择权就掌握在你的手中;同一个事实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但不论你选择何种解释,你的判断都有可能非常重要.其结果是你的认知既可能巩固也可能损害你们之间的关系.

  • 验证下偏差:人们常常会寻找那些能够证明自己正确的信息,而不是证明自己错误的信息.

  • 第一印象之所以影响人文是因为最先了解到的信息能够:

    • 把人们的注意力导向某类新信息
    • 影响对后来获得的新事实的解释.最终结果是导致人们不能客观公平/不偏不倚地处理来自他人的信息.相反,这些已存的观念(不管是简单的刻板形象抑或草率的第一印象)影响了人们对所遇到的信息新的选择和采用.人们常常轻松随意地忽略掉证明自己的错误信息,却一点也意识不到.
  • 如果我们能被自己认为称心如意的伴侣所爱,毫无疑问会增强我们的自尊.总之,随着时间的推移,理想化的爱人形象总是和更多的满意/爱情/信任和持续的亲密关系联系在一起.

  • 随着对伴侣了解程度的增加,不断调整自己对理想伴侣的期望,这样,对伴侣的期望标准就能切合伴侣的现状.在某种程度上,人们能随心所欲的决定伴侣已拥有品质正式自己所期待的.

  • 选择乐观的看待事物—-认为伴侣已经做到最好—-不断调整对伴侣的希望和标准以符合客观实际,我们就更加可能与当前的伴侣愉快相处.的确,伴侣心里一般都清楚我们在美化他们,但往往希望我们这样做—-而作为回报,我们也从伴侣那里得到积极/善意的认知评价.

  • 归因过程

    人们对事情发生的原因(特别是指人为什么要做或者不做某件事)提出的解释.

    • 尽管伴侣之间有着深入的了解,仍然会受到强烈的行动者/观察者效应的影响.
    • 尽管伴侣之间有真爱,也可能出现自利偏差,欣然地吧成功归功于自己,而极力推脱自己在失败中的罪责.
    • 伴侣双方总的归因模式决定亲密关系的满意程度.幸福的爱人对伴侣行为的归隐都是能改善关系的.幸福的配偶对彼此的积极行为都通常给以内部的/稳定的/普遍的归因.他们也倾向于淡化彼此的过失,认为他们是偶然的/特殊的和局部的.因为,消极的行为都通过外部的/易变的/特定的归隐得到谅解.
  • 不良的归因方式会引起更多的纠纷和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从而到这那些本可以避免的失落和不满.

  • 成长信念:成长信念认为幸福关系是努力和付出的回报.如果伴侣一起努力战胜挑战/克服困难,良性的亲密关系就能逐渐建立起来.其基本假设是:只要努力付出,几乎任何亲密关系都能取得成功.

  • 印象管理: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都在进行着印象管理,视图影响别人对我们的印象.

    • 我们在他们面前做的几乎全部的事情,其调控策略都是围绕着印象管理的.
    • 他人对我们的评价非常重要,当在别人面前的时候,我们很难不关心对方对我们的看法.运用印象管理我们能影响他人的判断,从而增加实现社交目标的机会.
  • 在亲密关系中,伴侣之前进行着不断的交往,根据自己的期望来行动,并根据自己构建的直觉做出相应的回应.如果他们认为伴侣不是自己所期望的那种人,他们会鼓励伴侣做出某些行为,避免另一些行为,从而改变伴侣.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们有时就像雕塑家,视图把真实的伴侣塑造成心中理想的形象.

沟通

  • 从消息传递者的意图到信息对接受者产生的影响,这中间涉及多个环节,其中就有可能产生错误和无解.我们常常认定自己发出的信息产生我们所期望的影响力,但我们却很少真正能确知它的效果.我们常常认识不到,传递者的意图和对接受者产生的影响并不相同,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人际隔阂.这种隔阂不仅和亲密关系中的不满有关联,而且妨碍奖赏意义的伴侣关系.

    非语言沟通的组成

    • 面部表情
    • 注视行为
      • 表情友好的人如果能吸引我们的视线并继续看着我们,则比看我们一眼后马上转移视线显得更讨人喜欢和有吸引力.
      • 沟通双方更多的注视行为,不仅能表露单纯的兴趣跟能传递关爱之情.
    • 身体动作
    • 身体接触
    • 人际距离
      • 亲密区:从我们的前胸向外延伸至46厘米处.如果两个人面对面如此接近的站着,他们之间的关系只有两种可能,非常亲密或者十分仇视.
      • 人际区:距离我们身体46厘米到1.2米之间.人机区,朋友之间可能在较近距离内交往,一般熟人则离得较远.
      • 事务区:1.2米到3.7米.在这一人际距离交往更倾向于事务化.
      • 公共区:这种距离的交往往往非常正式,主要适用于结构胶王,比如课堂上的师生互动
      • 副语言:说话的节奏/音调/音量和速度,鼻音/某个字拉长/结巴,以及喊/叫/哭/笑/叹气/咳嗽/沉默等.

言语沟通

  • 自我表露:指的是向他人透露个人的过程,它是亲密程度的指标之一:如果两个人之间不共同拥有一些私人的/相对秘密的信息,他们的关系就称不上亲密.
  • 新伙伴们通常分阶段地转到更深层次的话题,而不是一步到位.一次说太多,太快是危险的;因为这样会突破别人的期望,常常会给人留下糟糕的印象.最好的策略是保持耐心,让我们感到的相互作用逐渐增加你们交往的亲密感.
  • 持久的亲密关系取决于伴侣的应答性而非相互作用;也就是说,人们希望感受到爱意和受人重视,所以希望自己的自我表露能够得到明显的理解/关爱/支持和尊重.如果我们向知己或爱人透露一些隐私,我们并不需要对方回报以相似的秘密,而是希望我们的真诚能够引起对方的同情/宽容和接纳.
  • 社会渗透几乎达不到所有方面,也不应该这样,即便是情侣也希望和需要保留一些自己的隐私.长期来看,没有任何人际关系能够维持全部的开放和亲密感,即使尝试这样做都是错误的:亲密的自我表露和选择性地保留一些秘密都能促成婚姻的美满.
  • 一般来说,亲密关系中的禁忌话题越多,伴侣之间的满意程度越低,除非他们相信避开禁忌话题能改善和保护他们的亲密关系.因为怯弱或者能力不足而逃避讨论,会损害伴侣的满意度,但有礼貌的一起努力维持伴侣关系很少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 与一般伙伴的对话相比,亲密伴侣之间的谈话显著特点是:清楚地了解对方,表现出更多的自我表露,令人更加轻松.
  • 言语沟通中的性别差异
    • 女性之间的谈话比男性之间更可能讨论他们亲密关系中的情感问题,以及生活中的其他私人问题;男性倾向于坚持谈论更客观/不带个人色彩的内容.
    • 女性往往不如男性说话那般强硬,她们的语言风格更为间接和具有试探性.
    • 男性不如女性那样经常畅所欲言/抒发观点,但一旦男性开谈,就滔滔不绝,容不得别人打断.女性虽然说话表多,但很少做长篇独白式讲演.
    • 在已确定的人际关系中女性比男性进行更多的自我表露
    • 女性高表达性,低工具性;男性高工具性,低表达性.但不适用于所有个体.男性和女性都认为在亲密关系中,表达性技能比工具性技能更为重要.伴侣要能够充分表达出自己的爱意/尊重和呵护,这一能力是亲密关系不可或缺的.

沟通障碍及其应对

  • 沟通不良

    • 不幸福的伴侣在精确表述上表现的很糟糕.如果他们抱怨某事,很少能准确到位;相反,他们倾向于数怨并诉,同事谈及几个号问题(以至于谈到许多问题但是反而忘记了刚刚抱怨过的事情).
    • 不幸福的伴侣在彼此倾听方面表现得很糟糕.
    • 不幸的伴侣常常在交谈时表现出消极情感.他们常常对伴侣的抱怨报以讽刺挖苦,贬低和鄙视伴侣的人格.
  • 不幸福的伴侣比幸福的伴侣更多地以消极的方式打断对方的谈话,并不是所有的打断都会引起人的反感,为了表示赞同或者要求解释而打断伴侣,沟通实际上仍能愉快而有效的进行.但如果打断谈话是为了表示反对意见或转换话题,就可能显的不尊重和欣赏伴侣.

  • 精确表述

    • 行为描述:尽可能的清楚明白/详细具体地支出惹怒我们的特定性为,伴侣之间的沟通就会变得明智/准确.

      正确的行为描述专指某一特定时间,不会涉及普遍性;字啊沟通中指出问题时不应该使用总是或从不这样的词语.

    • 使用第一人称陈述来明确说明自己的感受.句子以”我”打头,然后描述清楚明白的情感感受.这种句式能确实我们辨识自己的情感,这对伴侣双方都有好处,也助于我们”拥有”并承认自己的情感,而不是把关注全部放在伴侣身上.因为我们应该说”我现在感到非常的生气”,而不要说”你真的惹怒我了”.

    • XYZ陈述:把行为描述和第一人称陈述结合起来的简单方法.“当你在Y情境下做X的时候,我感到Z”

  • 当碰到刚刚拾取挚爱亲人而痛苦的人是,很少有人知道说什么.很简单,试试”我很抱歉”或”为你感到悲痛”,然后打住.避开说话太多的陷阱,给别人以书信的安慰或许比你想象的更简单易行.

  • 积极倾听

    • 在沟通中当我们接收到他人信息时,有两个重要的任务要完成.第一是要准确理解对方话语所表达的意思,第二是要向对方传达关注和理解,让他知道我们对他的话是在意的.这两个任务都可以通过复述接受到的信息而完成,即用自己的话重复对方的意思,让信息的传递者有机会肯定那就是他们想要真正想表达的意思.

      人们在谈话中用到复述时,并不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理解了对方的话,并马上给予答复.相反,他们会复述对方的话并向对方重复地说出,从而花些时间来检查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这看起来会使沟通不太流畅,但它确实是个避免争吵和冲突非常好的方法,不这样做就容易引起无解和错误.

    • 知觉检验:在进行知觉检验时,人们要求伴侣阐述自己说过的话,澄清某些说辞,从而能评价自己对伴侣的感受所做的推断是否准确.这表达了自己的专注和兴趣,也鼓励了伴侣更加开放.

    • 积极的倾听也有助于缓解任何人际关系都不可避免的困境.

  • 守礼而镇定

    • 在被伴侣激怒的时候能够保持清醒,在开始生气的时候能冷静下来,都是非常可贵的技能.如果把愤怒诠释为只是思考问题的一种方式,你的沟通会更好.如果认为他人强词夺理/有失公允而造成本可避免的悲痛和不幸,这种认知就会引起人的愤怒反应.换一种观点来看问题,愤怒就能减轻甚至完全可以避免.
    • 人在被激怒的时候很难保持平静镇定的思维.
    • 只要有可能就应该事先允诺与伴侣彼此以礼相待,这也是(试着)减少使人愤怒的事件的好方法.你或许愿意和伴侣定期地会谈,双方(礼貌的)表达各自的不满;如果你知道伴侣会设法解决你提出的问题,你在这周的其他时间里就都能轻松愉快地和伴侣相处.在任何情况下,双方都不应该彼此来回反复地侮辱和讥讽.如果你发现自己处在这样一种消极情感相互作用的情况,可以暂停一下打断这个恶性循环.要求休息片刻—-“亲爱的,我太生气了,想不清楚.给我十分钟让我冷静一下”—-等你不在那么激动的时候,再回来讨论刚才的问题.独自一人待着,每分钟最多做6个深长的呼吸,你就能更快地平静下来.
  • 尊重和确认

    • 良好的沟通有很多构成要素,最关键的是明确地表示出我们对伴侣观点的关心和尊重.我们也期望能从亲密伴侣那里得到这样的关心和尊重.对伴侣的确认,即承认他们观点的合理性,表达对他们立场的尊重,一直是亲密关系中值得拥有的目标.

相互依赖

社会交换

  • 某一特定的人际交往所带来的奖赏和代价之和就是结果,级交往中一方综合得到的净收益和净损失,把所有奖赏和所有大家相减得到:结果=奖赏-代价.
  • 人际交往的结果是整还是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评价结果的两个标准.第一个标准是我们的期望,第二个标准是假如没有现在的伴侣,我们认为自己会过得怎样.
  • 比较水平(CL):我们认为自己在于他人的交往中应当得到的结果值.
  • 满意度来自交往结果和比较水平之差:满意度=结果-CL
  • 替代的比较水平(CL-alt):如果我们抛弃目前的亲密关系,而转投可以选择的其他的亲密关系中是否会更好.
  • 依赖度=结果-CL-alt
  • 社会交换的三个重要因素是人们关系的结果,比较水平(CL)和替代的比较水平(CL-alt).人们在交往中得到的净盈亏就是他们关系的结果.如果他们的结果超过期望,或者CL,他们就感到满意;然而如果现有的亲密关系结果不如他们的期望(即结果低于CL),他们就不满意.此外,如果人们当前的结果好于从别处能得到的结果(即他们的结果超过他们的CL-alt),他们就依赖于现在的伴侣,不太可能离开.然而,如果他们从现在的伴侣处得到的结果比他们从别处能获得的结果更差(他们的结果降到CL-alt以下),他们就会倾向独立,很可能离开当前的伴侣.

亲密关系的经济论

  • 自我延伸模型个理论认为,能拓展我们的兴趣/技能和经验的伴侣关系就能吸引我们.新奇的活动/新才能的发展和新的思想观点的获取都具有内在的满足性,这就是为什么刚刚恋爱的人常常会无比快乐的原因所在:新建立的亲密通常包含有知识的增加和能促进自我概念发展的相互关系.
  • 在亲密关系发展到中等程度的亲密度时,随着伴侣学会协调自己的需要和适应彼此,可能会出现一个调整和重新评价的动荡期.
  • 缺少努力;相互依赖的放大镜作用;对敏感信息的通达;不受欢迎的意外;不现实的期望,人们通常不能维持步入婚姻时的那种亲密关系结果,在婚姻头几年里满意度的确在下降.这些都是亲密关系正常的发展过程,如果你认为自己不会碰到这些问题,那就太天真了—-但我们认为,如果人们能充分了解和掌握婚姻亲密感通常的发展轨迹,并有合理的期望,那么这些问题的影响就能降到最低.
  • 婚姻的前景很暗淡

亲密关系中的贪婪

  • 相互依赖理论认为,在追求美满关系结果时,个体应经常对自己所依赖的人大度,因为这样做合乎情理(而且很有价值).如果伴侣双方都想亲密关系持续,双方都应该深思熟虑地保护和维持对方的幸福.如果人们需要彼此,宽容大度地对待对方是非常有益的,能增加伴侣的利益,从而使他/她留在自己身边.所以即使人性本贪,在相互依赖的亲密关系中也可能存在充满温情的周到的体贴和宽宏大量.
  • 有必要区分两种亲密关系,一种显然是由外在的公平交换规范调节的伴侣关系;另一种是以关心伴侣幸福为特征的更宽容大度的伴侣关系.
    • 交换的亲密关系受”给出的利益要即时得到偿还”这一欲望和期望调控.交换关系多为陌生人或一般熟人之间的关系,其典型特征就是肤浅/短暂/很大程度上是任务导向的.
    • 共有的亲密关系收到”对彼此需要的相互应答”这一欲望和期望支配.有价值的恋爱关系通常都是共有的亲密关系,但共有和交换这两种标准同样适用于友谊,朋友关系也有这两种类型.
  • 你的关系结果/你的关系贡献=伴侣的关系结果/伴侣的关系贡献,这样关系就是公平的.
  • 人们得到的关系结果的总体质量和(出现的)获益不足这两方面,在预测亲密关系的满意度和持续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过度获益似乎不会太烦扰人们,而公平在已经具有很高奖赏价值的亲密关系中的积极作用甚微.相形之下,与剥夺和剥削伴随出现的不公平—获益不足—通常会带来苦恼.不过归根结底,关系结果可能是比不公平更重要的因素;如果关系结果很差/令人不满,即使公平也不会带来太多慰藉,而如果关系结果完美,不公平也不是大问题.

忠诚

  • 投入模型认为以下三种情况下人们希望和现有的伴侣保持亲密关系:感到幸福;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离开的代价太高.
  • 忠诚类型
    • 个人忠诚:人们受到伴侣的吸引/亲密关系令人满意,而希望关系继续时表现出来的忠诚
    • 强迫忠诚:因为离开的关系代价过高,人们觉得不得不继续现有关系时表现出的忠诚.
    • 道德忠诚:忠诚来自于对伴侣或者亲密关系的道德责任感.
  • 忠诚引起的最重要的结果可能是,它会使人们采取行动以保护和维持亲密关系,即使这样做的代价很高.
  • 忠诚会促进顺应性行为,人们会克制自己不以愤怒应对伴侣的愤怒.此类行为可能需要相当程度的自我约束,绝不是因为软弱使然;相反,顺应行为是要有意识地做出努力以保护亲密关系免受伤害.
  • 忠诚的人还会表现出更大程度的牺牲意愿,为了关系的融洽而牺牲自我利益.
  • 忠诚的人表现出认知到的优越感—-他们认为自己的亲密关系比别人的更好.他们认为在亲密关系中比别人享有更多的奖赏/付出更少的代价.

springInAction读书笔记1

发表于 2020-07-25 | 分类于 读书笔记 , springinaction |

spring in action

读了这本书的半本,感觉是一本不错的扫盲书,不是深入的书,没有深入的带你分析spring源码和设计模式.

spring在日常应用过程中大家都有使用,但是因为spring历经了多个版本,在不熟悉spring的时候,有些解决方案都是百度直接过来的,百度到的代码只是帮你解决了问题,但是并没有帮你正确的解决问题.spring的版本是向下兼容的,很多老版本的spring代码依然可以在新版本上运行,但是很多老代码的解决方案会显得臃肿和笨拙,不但影响代码的可读性,通常也会附带很多鸡肋一样的注释.而新版本的优化可能让你更优雅的使用spring,但是你并不知道这些新的解决方案.这本书就可以帮你了解spring那些新的,coooooooool的解决方案.

Spring基础

关于启动类

  • @SpringBootApplication包含了如下三个注解

    • @SpringBootConfig:生命该类是配置类.这个注解实际上是@configuation的特殊形式.
    • @EnableAutoConfiguration:启用Spring boot的自动配置.
    • @ComponentScan:启动组件扫描.
  • Main方法:

    这个main方法会调用SpringApplication中的静态的run()方法,后者会真正的执行应用的引导过程,也就是创建spring的应用上下文.在传递给run的两个参数中,一个是配置类,另一个是命令行参数.

  • 对大多数应用来说,最好还是为没有实现自动配置的功能创建一个单独的配置类.

Controller的单元测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RunWith(SpringRunner.class)
@WebMvcTest(HomeController.class)//针对HomeController的web测试
public class HomeControllerTestTest{
@Autowired
private MockMvc mockMvc

@Test
public void testHomePage() throws Exxception{
this.mockMvc.perform("/") //发起对"/"的Get
.addExpect(status().isOk()) //期望得到HTTP200
.addExpect(view().name("home")) //期望得到home视图
.addExpect(content().string(containsString("welcome to ..."))) //期望包含"welcome to"
}
}

Spring DevTools

  • 热部署

    DevTool运行的时候,应用程序会加载到JVM两个独立的类加载器中.其中一个类加载器会加载你的Java代码/属性文件以及项目中”src/main/“路径下的几乎所有内容.另一个类加载器加载依赖的库.

  • 面向浏览器的资源(模板,JS,css等)发生变化时自动刷新浏览器

  • 自动禁用模板缓存

    需要浏览器的LiveReload插件

  • 内置了H2控制台

Spring构成

  • spirng核心框架
  • Spring Boot
  • Spring Data
  • Spring Security
  • Spring Integration和Spring Batch
  • Spring cloud

领域

应用的领域指的是他所要解决的主体范围:也就是会影响到应用理解的理念和概念.(深入了解看<领域驱动设计>)

Thymeleaf

  • 展示校验错误
1
2
3
<span class="validationError"
th:if="${#fields.hasEorrors('ccnumber')}"
th:errors="*{ccNumber}">CC Number Error</span>
  • 模板缓存

    | 模板 | 配置项 |
    | —————- | —————————- |
    | FreeMaker | spring.freemaker.cache |
    | Groovy Templates | spring.groovy.template.cache |
    | Mustache | spring.mustache.cache |
    | Thymeleaf | spring.thymeleaf.cache |

    true为启用,false为禁止

spring Data

  • spring data 替换jpa实现库 (P73,只是一个maven配置)
  • @PrePersist标注一个方法,对象在持久化之前,会调用这个方法,给某些字段加默认值.
1
2
3
4
@Prepersist
void createAt(){
this.createAt=new Date();
}
  • repository方法由一个动词,一个可选的主题(subject)/关键词by以及一个断言所组成的
  • repository方法的操作符,见P79.例如IsAfter/After等等..

Spring Security

  • 配置和加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onfiguration
@EnableWebSecurity
public class SecurityConfig extends WebSecurityConfigurerAdapter(){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configure (AuthenticationManagerBuilder auth){
auth.jdbcAuthentication()
.dataSource(dataSource)
.userByUserNameQuery(
"select userName,.....")
.authoritiesByUsernameQuery("select ...")
.passwordEncoder(new StandaardPasswordEncoder("111111"))
}
}

passwordEncoder()方法可以接受Spring Security中PasswordEncoder接口的任意实现.Spring Security的加密模块包括了多个这样的实现.

  • BCryptPasswordEncoder:使用bcrypt强哈希加密
  • NoOpPasswordEncoder:不进行任何转码
  • Pbkdf2PasswordEncoder:使用PBKDF2加密
  • ScryptPasswordEncoder:使用scrypt哈希加密
  • StandardPasswordEncoder:使用SHA-256哈希加密

spring的配置

  • 属性源:
    • JVM系统属性
    • 操作系统环境变量
    • 命令行参数
    • application.properties
    • application.yml
  • @ConfigurationProperties (prefix=”taco.orders”),比如要给A类的pageSize配置属性,配置文件中需要是taco.orders.pageSize

spring@Async异步获取结果

发表于 2020-07-25 | 分类于 后端 , spring |

spring@Async异步获取结果

涉及到两个问题:

  • 解决同类调用@Async方法无效问题。
  • 用completableFuture替换Future,解决Future.get()获取结果阻塞的问题。

这里只提供利用@Async注解的解决方案,因为使用了spring,更倾向于用spring的注解来解决问题.把线程池注册成bean交给spring管理,比自己每次生成销毁或者自己控制全局线程池要优雅的多.

另一种解决方案,因为线程池是通过@bean方式注册成bean,直接@autowied线程池,然后利用正常的线程池+countDownLatch也可以解决(未验证)。

以下是基于@async的解决方案:

代码不连续,这里只贴一下关键代码,以免非关键代码干扰思路,不懂的留言或者邮件我cheyantao@foxmail.com,看见了及时回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
.
.
//spring上下文用来获取当前类的代理
@Autowired private ApplicationContext applicationContext;
.
.
.
//就是一个普通的方法,无视之,不要被干扰视线
public Page<SourceVo> page(Pageable pageable, String selectId, String keyword) {
.
.
//需要countDownLatch阻塞等待结果。
CountDownLatch countDownLatch = new CountDownLatch(sourceDo.getContent().size());
for (Source source : sourceDo.getContent()) {
.
.
.
//这里通过applicationContext获取代理类,解决调用同类方法@Async不生效
SourceService serviceProxy = applicationContext.getBean(SourceService.class);
//在这里调用了@Aysnc的方法,看不懂建议瞅一眼completableFuture的相关知识。
serviceProxy
.requestDataByte(source, component)
.thenAccept(
s -> {
sourceVo.setDataByte(s);
content.add(sourceVo);
countDownLatch.countDown();
});
}
try {
countDownLatch.await(5, TimeUnit.SECONDS);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log.error("获取数据量线程阻塞异常", e);
}
}
.
.
.
//@Async注解的方法,这里是异步获取的字符串
@Override
@Async("fetchExecutor")
public CompletableFuture<String> requestDataByte(Source source, Component component) {
String metricName = this.buildMetricNames(source);
if (StringUtils.isBlank(metricName)) {
//返回空字符串结果
return AsyncResult.forValue("").completable();
}
try {
.
.
.
//AsyncResult.forValue(字符串).completable()返回正确结果,不要被forValue()里的句子干扰实现了,就是一个 普通的业务逻辑方法
return AsyncResult.forValue(this.getValueFromMetric(response.getMetrics().get(0)))
.completable();
} catch (Exception ex) {
log.error("获取数据量失败,sourceId:{}", source.getId(), ex);
return AsyncResult.forValue("").completable();
}
}

OK ,以上.

2020年中总结

发表于 2020-07-25 | 分类于 计划与复盘 , 2020 |

2020年中总结

烂牌烂打.2019魔兽怀旧服一个放纵,加上疫情直接到了五月份,时间刷的一下就让自己浪费掉了,回过神的时候满是对自己的懊恼,但是也无济于事了.

打烂了在打回去吧,总归自己是不能放弃自己的.

关于2020已过去的上半年

首先,想一个积极词来总结—-明确.上半年是一个有模糊到明确的过程.年初的时候还处在沉迷魔兽怀旧服的状态,二月份又赶上疫情,在家办公就跟放了一个长假一样.这段时间先是从最初的懒散,慢慢过渡到对生活状态的质疑.然后开始复工,复工的567三个月份,面临了巨大的项目周期压力,这期间个人价值观跟公司的氛围产生了巨大的冲突,这个冲突带给了自己心理压力和不愉快的心情,但是同时也带给了自己关于跳槽和人生的思考,慢慢明确了今年的主要事项和目标.

上半年主要干了那些事:

  • 涨了二十斤肉.囧.
  • 赵哥那里接了个私活,赚了6000块钱.
  • 读完了富爸爸穷爸爸和GTD
  • 看完了spring全家桶的课,虽然做了些笔记,但是没有上手,理解不够深刻.
  • A股港股开了号,A股开始做网格和打新可转债,港股准备打新,还没碰到机会.因为低估的时候攒了足够的筹码,7月费倒是赚了几千块钱的收益.
  • 魔兽耗费了三四个月时间,期间几乎没有干任何事情,十分可惜.
  • 虽然很少,但是还在坚持写读书笔记.
  • 记账和理财的目标依然在有条不紊的执行着.

继续挖硬性坑.

  • 准备跳槽的知识

    这部分放在一开始,因为时间节点赶到了.(再次默哀自己耗费在魔兽怀旧服的一年时间1秒).11月份合同到期,绝迹不会留在这家公司了.所以准备知识是今年的重中之重.相关的知识点整理在滴答清单上.另外的好好整理自己的简历

  • 跳槽

    今年给自己的跳槽时间是三个月(不包含试用期),每周至少面试一家,跳进一家互联网公司,不管它是几线的,不管他加不加班,只要他有高并发场景.失败了就准备面试知识,看完了再战,知道达成目标.

    不能再像17年一样,浑浑噩噩进一家公司,再浑浑噩噩过三年了.

    接下来的三年希望能保持一个持续学习的好习惯.

  • 减肥

    2019又是减肥失败的一年.2019的减肥结果其实还能接受的.然而一波疫情吃了睡睡了吃的,体重直接从八十多飙到了95.今年下半年,尽量把体重押进85.

  • 关于游戏

    魔兽怀旧服依旧维持着,但是保持每周只跟一个团本.每周最多两个晚上时间放在魔兽上,再多不能了.玩游戏的时候要开直播.

记一些软坑,只当记录,有空就去做

  • 社交.维护一些社交,花费一些时间.
  • 行动力.注意自己的行动力,港股打新就是例子.再麻烦的事情,去执行,其实都是可以做到的.
  • 穿衣搭配.
  • 年初定的6本书还有三本半.
  • 跳槽的时候去修一下键盘
  • 给家里买点东西.
  • 保持记录的习惯.

怎么才能让我心甘情愿的加无意义的班呢?

发表于 2020-06-21 | 分类于 杂记 , 心情 |

最近一个月项目工期被压到了畸形,加班在公司的政治正确又一次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节奏。尤其在昨天周六心情因为缺少睡眠和周末加班差到了爆炸。
我周末的生物钟又贼准,今天周日五点早早就醒了,没事干翻了会书,走神的时候再次思考其加班这事情。
因为早上的思维比较清晰,记录一下思绪。,当做今后自己的判断准则,也为日后面试或者跟领导表达诉求时候的理论依据。

怎样才能让我心甘情愿的加这种无意义的班呢?
早上想过三种情况

  • 钱到位。类似BAT华为等一线公司,之所以能把996支撑起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给钱到位。这部分钱让你能明确感觉到,这种996的日子是有尽头的,当你通过一段时间的996(可能是三年五年)的原始积累以后,你有足够的物质基础去拒绝996的公司,也就是,钱赚够了。就个人而言这种方式其实是不能的,自己的技术远不足以支撑起BAT的高工资,要求跟人一家一样的待遇纯属是扯淡。
  • 调休。一个对劳资双方来说公平的调休计划,其实是可以把加班的矛盾压倒很低甚至完全抵消。甚至一个不是很合理的调休计划,也能抵消很大一部分怨气。
  • 饼到位。这个就比较玄乎,无数以马云史玉柱为偶像的创业公司的老板抱着跟他们一样的抱负想带着公司的兄弟们大干一番,但是绝大部分都因为画不好这张饼演变成了跟兄弟们互相插刀,好一点的朋友圈互相插刀,差一点的劳动仲裁上互相插刀。梦想这东西能让人自发的废寝忘食,奉献一切精力。

然后写的时候又想到了补充的一点,个人成长。这一部分经常在刚工作或者刚换工作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对新环境的某一部分还不熟悉,加班的时候你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复熟练踩坑填坑和记录,这部分时间虽然用在工作上,但是同时也是作用在自己的成长上的,从个人所得上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这部分可能会随着那你的工作年限的增长而变得越来越稀少。

另外的,什么样的加班,才是有意义的加班?
我其实十分同意敏捷开发里的描述。当项目到了一蹴而就的时候,紧紧就差了你加班时候的这个临门一脚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加班是有意义,对于这时加班应该可以是有条件也可以是无条件支持的。其余的时候,是为了氛围、为了领导看法、为了不合理的项目周期等等,都不算一个有意义的加班。这种无意义的加班,如果不能满足我的诉求,我是拒绝的。

GTD读书笔记3

发表于 2020-05-04 | 分类于 读书笔记 , GTD |

GTD读书笔记3

GTD三个关键原则

原则一:养成收集的习惯

  • 当你直面你所收集到的各种材料时,会很容易找到各种消极情绪产生的根源,也就便于发现消除焦虑的方法.如果你同时收集材料的过程中体验到了积极的感觉,那就证明你其实已经开始铲除那些消极因素了.

  • 你收集到工作篮中的东西都是什么呢?那些东西其实都代表着你痛自己签订或者至少明确接受的协议—-你在某种程度上高速自己应该以某种方式进行处理的事项.消极情绪都是你违反这些协议所导致的直接后果—-他们是自我信任感丧失的结果.

  • 如何减少消极情绪

    • 不签订协议

      1. 如果事情已经给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那就可以直接把它丢入垃圾桶.
      2. 不清楚哪些工作是自己必须完成的,就好比不知道信用卡的余额和限制,而对自己的承诺漫不经心是更容易出现的情形.
    • 完成协议

      如果你在那些花不了两分钟就可做完的事情刚刚冒头时就立即完成它,你就能体会到这种心理上的收益

    • 重新商定协议

  • 我们的内心深处并不会觉得清扫车库与购买一家公司或者改善你的个人财务状况这两个协议之间有什么区别.在你的内心,他们都同样是协议—-已经付诸实施的或者已经背弃的协议.如果仅仅凭借记忆来提醒自己需要完成某个协议,那么只要你当前没有采取行动,那它就始终是一个背弃了的协议.

  • 任何仅凭你的大脑保存的事情,要么会缺少足够的关注,要么会占用过多的关注.

  • 当你的头脑中产生哪怕是微乎其微的协议时,也能立刻识别并捕获他们.尽可能全面地完成收集,每当新事务出现,你都要及时捕获它们,并使之成为你的习惯.

  • 如果在信息沟通的环节上还存在隔阂,往往就会导致在关系或文化中产生某种程度的挫折感和普遍的紧张情绪.

原则二:确定”下一步行动”

  •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注意到,每当个人或团队吧”下一步行动是什么”列为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并坚持提出来时,他们自身的能力以及工作效率就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 对于我们对别人或自己做出的车鞥诺,我们有责任予以兑现.为此,我们要尽早确定具体下一步行动.毕竟,当事情刚刚出现的时候就着手处理,与当问题难以收场时再动手解决,是完全不同的.
  • 如果你一直没有确定具体的下一步行动(也许只是打个电话/发封电子邮件/和某人谈话/上网搜索某个内容等等),那这一步行动就永远不会完成.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几乎每件事都只需要花10秒钟进行思考和决策,就可以确定他的下一步行动.(换轮胎->找联系方式->给具体的某人打电话的例子)
  • 对于清单上面的任务,你要么就是一心想尽快完成,要么就是极不情愿涉足其中.前者通常是你对某一事务确定了下一步行动,而后者恰恰相反.也就是说,是否确定任务的下一步行动,会使你对任务的态度发生180度的逆转.
  • 你清单中的事情,不是吸引着你,就是领你深恶痛绝,绝不能有中间状态.
  • 知道最后一分钟逼人时才匆忙地做出决策,这导致了低效和不必要的精神紧张.
  • 下一步行动的价值:澄清问题/明确责任/提高效率
  • 真正会令人不快的是:任务没有布置清楚就让会议结束.所谓”团队协作”,应该是成员共同讨论,确定具体行动方案,然后由特定的人负责执行,这样才能使大家从”悬而未决”的折磨中解脱出来.
  • 从必须做的事情入手,然后做可能的事情干,你会突然发现自己在做不可能的事情.
  • 对待事务时,你应该主动将其纳入你的系统,让它们服从你的节奏,而不是在问题爆发的时候,在四处放火,疲于奔命.
  • 抱怨可能意味着某人不愿意为改善状况付出努力/承担风险;也可能意味着某人不愿承认客观环境的不可变性.抱怨实际上就是自我认知缺失的一种表现.

原则三:学会关注结果

  • “想出一个方法,好让我能多抽出一些时间来陪女儿”这是一个明确具体的目标,并且会迫使你去确定具体的下一步行动.而与之相对,如果你写成”我该为改善父女关系做点什么”,这样的语句哈安琥不清,没有实际的可操作性,指挥白白消耗精力.积极地承认个人目前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不完善”,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明确事情的食指,确认”项目”,确定下一步行动并付诸实施,直到最后目标达成.

  • 生活中只存在两个问题:

    • 你知道你想要达成的目标,但你不知道如何达成它
    • 你不知道你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那么存在两种解决方法:

    • 找到你的目标(结果)
    • 找具体的方法(行动)
  • 理想国主义者认为,短期的问题无关紧要;愤世嫉俗之人相信,长期的目标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而现实主义者认定,短期问题的处理,决定给了长期目标的实现.

  • 我尊重甚至自己追求目标的人.世界上大部分伤害,都源于对自身目标的认识不足.人们承诺建造一座塔,但他们在打地基时付出的劳动不足以搭建一间小屋.

GTD与认知科学以及GTD精进

  • 一旦你把自己的记忆当做个人组织整理系统,那你得大脑毕定变得不知所措/不堪重负,因为你要它迫切处理的是它尚未掌握的东西.然而,你能以适当/有效的方式转移大脑的注意力,形成针对未来思考和行动的最佳诱因(比如阅读一封电子邮件,然后在日历表上写下一次会面计划,进而处理这个问题,或者利用此次机会),然后那你的大脑就可以进入放松状态.一旦在适当的情境中你那个出现了你所关注的特定情形,大脑就可以凭借诱发因素自发地进行思考.
  • 未完成任务占据了大脑空间,从而令大脑的清晰度和注意力打了折扣.
  • 沉浸状态:为了体验沉浸状态,你需要具备的 特定任务技能 需要和 你所面临的挑战 相匹配.如果挑战难度超出了你的必要技能水平,你就会感到焦虑;如果你的技能水平超出了挑战难度,你很可能会觉得行动无聊.沉浸通常伴随着对特定任务的全身心关注,而且你通常会感到有掌控感,感到目标清晰.处于沉浸状态的个人通常明白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并能在执行整个任务的过程中得到反馈.他们还能体验到行动和意识的融合,并在此过程中丧失其自我意识和时间感.他们通常有其内在动机,会基于行动本身而不是外界激励采取行动.处于沉浸状态的人往往有最佳表现,会完全投入眼前的行动.一旦人们进入沉浸状态,他们往往会不自觉地重复让他们获得这种体验的行动.
  • 刚刚接触GTD的时候,脱离轨道很容易,重新步入正轨也很容易.这种脱轨又回归的循坏在每个人身上都发生过,尤其是在熟悉游戏基本要领的初级阶段.
  • 初级层面的精通设计工作篮/会议/电子邮件/电话/议程/待办事项/参考系统/清单管理/获得适用工具等等.高级层面涉及的则是谨慎对待产生初级层面内容的那些重大问题.这些具体行动和信息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他们关系到比其自身更加重大的事项,即我们必须完成的项目,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在复杂生活中的关注和兴趣领域.
  • 高级层面”搞定”精通水平的标志是:
    • 一个完整/最新/清晰的项目清单;
    • 一张角色/职责/兴趣(个人和职业)的地图
    • 一个集成化的全面生活管理系统,这个系统是基于某人的当前需求和发展方向定制的,用于动态监控日常工作以外的行为.
    • 面临的挑战和意外状况将驱使你采用(而不是弃用)这个方法.
  • 精通GTD的标志是,一个人正式所有他关注的对象(担心/忧虑/难题/问题和紧张因素),并将其转化为可实现结果(项目),以便通过具体的下一步行动进行处理.
  • 你的大脑不擅长突如其来的回忆,却很擅长富有创造力地思考其直接面对的评估对象.一旦摆脱了记忆功能,大脑就成为一个可以发挥惊人作用的装置,它把事情放到”门前”,让你不必苦思冥想思考的内容.

GTD读书笔记2

发表于 2019-08-12 | 分类于 读书笔记 , GTD |

GTD读书笔记2

收集阶段

外在的收集过程

  • 一眼分辨出无用的东西直接扔掉
  • 谨防掉入打扫和整理的误区
  • 谨防收集过程被”不能再忘”的事情打断

内在的收集过程

  • 收集过程中不要在意事情的大小,注重数量,全部记录.

理清阶段:清空你的工作篮

方法指导

从最上面一项开始

  • 你必须尽最大可能迅速完成清空工作蓝的工作,而且不回避对任何一件事的处理
  • 从一端入手,按顺序一次只处理一件事.
  • 每次只处理一项内容可以迫使你集中全部注意力做出判断.注意力是确保解决问题提的必要条件.

永远不要放回工作篮子

  • 如果你每次一意识到某件事情就立即去着手完成,那你的效率会非常低,而且这也是不可能的.
  • 认知疲劳:你所做出的每个或大或小的决定都会一定程度上消耗你的脑力.决定对”电子邮件”或者其他任何一件事情不作处理,本身就是一个决定,会消耗你的精力.

如果不需要付诸行动

垃圾

  • 一段确定某项事务永远不需要付诸行动,鉴于你的个人喜好以及存储和利用资源的能力,在是否保存某一资料这个问题上,你就有很大的选择空间
  • 你创造了一个包罗万象的浩瀚图书馆,但是你限制了他发挥作用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对你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我在前一章指出的哪样,此时的关键是定期审查和清理过时的信息,并进行有意识的前期过滤.

待酝酿的事务

  • 这类事务属于”目前没有什么可做的,但是,也许今后会有用.
  • 面对这些事务,你有两个选择:
    • 把他们记入”将来/也许”清单
    • 把他们的提示内容写入日程表或者”备忘录”
  • 这个酝酿程序的目的在于:让你现在暂时保妥这些事情的压力,并且让你相信自己的系统会在指定的时间提醒你完成这些事情.

参考资料

  • 这类事务属于”并不要求你采取任何行动,但是对某些项目和主图具有潜在的价值,今后还可以提供一些极为有用的信息”
  • 一个归档系统能够全速运转的因素:少于60s/让你乐于使用/就在手边/一般性归档.
  • 保持有效性的关键,就是定期回顾我们的数据及其组织形式,保持其即时性和适用性.

如果需要采取行动

  • 下一步行动必须是可执行的具体行动
  • 一旦你确定了下一步行动,你面临三种选择:
    • 立即执行(两分钟内可以完成)
    • 委派他人(自己不是完成任务的最佳人选)
    • 推迟执行,把任务放在你的组织系统中,在日后有时间在完成.

立即执行

  • 两分钟原则的远离:对于任何任务,保留/跟踪/最后完成它所花费的时间,要比立刻完成它花费的时间更长——换句话说,这是一条提高效率的捷径.
  • 只有行动才能掌握世界,而不是思考.手比眼更重要…..手是思想的利刃.——J布朗劳斯基

委派他人

  • 委派他人方式的排序
    • 电子邮件(方便纳入文件管理/留下电子记录/方便处理)
    • 字条(方便纳入文件管理/字条本身可以作为提示信息)
    • 语音留言或者短信(不推荐.缺点:不方便查询/表达模糊)
    • 直接交谈(优点:时效性.缺点:必须打断双方工作/不会留下记录)
  • 跟踪委派他人处理的工作
    • 将委派给他人的工作放入”等待”清单.
  • 在没分委派给他人处理的任务上表明具体的日期,这一点非常重要.在你的所有资料中,这类委派任务是最需要标注日期的(“但是我已经在3月12日就给你打电话预约了啊”)

明确你手中的项目

  • 重申”项目”的含义:它是指你所承诺的、需要完成多步行动才能到达的目标。
  • 定义项目的意义:如果你决定执行的“下一步行动”无法达成你的预期目标,你就需要以某种方式来提醒自己,知道你最终实现它。
  • 列出项目清单的目的并不是要划分不同任务的优先次序,他只是为了确保你不会忘记这些任务。
  • 在哪个步骤建立项目清单都没有关系。项目清单是你进行工作回顾的重要内容,他能让你明白自己身处何处,要去何方,并让你保持一种掌控每周生活的感觉。

组织整理,建立好清单

  • 一个完整的、没有漏洞的组织整理系统,可以让大脑彻底摆脱那些低层次的思维,把精力投入到那些更重要的事情中,并且不会留下任何未经处理的事务来分散你的精力
  • 你的组织整理系统一定要比你的大脑更可靠,这样你才能信任它、依赖它,这也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基本前提。
  • 组织整理意味着让某个是想所处的位置与其意义相匹配。
  • 拥有完善的组织整理系统,你才有精力去放眼更宏观的问题,大脑在记忆或提醒方面的持续压力才能得到释放。

八个基本分类

  • 项目清单
  • 项目的辅助资料
  • 记录在日程表中的行动和信息
  • 下一步行动清单(一个或者多个)
  • 等待清单
  • 参考资料
  • “将来/也许“清单

界线的重要性

  • 就组织整理而言,首先要捕捉你和未尽事宜之间的具体关系。如果你忽视了这个分类流程,将不同种类的事情列入同一个清单,你往往会对这些事情无动于衷。

你需要的仅仅是清单和工作夹

  • 对于许多人的组织整理工作而言,强行对事情进行排序正式导致挫败感的根源。
  • 事实上,当你看到整个清单时,完全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快速找出其中最重要的事情,并让你在回顾的时候有一个依据和参照。
  • 清单的三种形式:
    • 一个文件夹或者容器,每页纸记录一件事情,这些事情都具有相似的特性并且归于一类。
    • 在一张有标题的纸上列出确切事务列表
    • 一个保存在软件程序后者数字移动设备中的项目列表。

组织整理行动提示信息

纳入日程表的提示信息

  • 行动可以分为一下两种类型,纳入日程表的为前者:
    • 对执行时间有刚性要求的
    • 没有指定时间、越快完成越好的
  • 日程表只记录对时间有刚性要求的事务。
  • 将日程表当做一个神圣不可起凡的圣域吧(-。-),切不可将那些没有硬性时间要求的事务写入其中。

需要尽快完成的行动提示信息(ASAP行动)

  • 管理ASAP行动的最好方法是,将它们按照情境进行分类—-所谓的情境,就是完成该行动所需要的工具、地点或者情形。
  • 如果你只有25个下一步行动在等待执行,那么一个“下一步行动”清单就足够了;如果你手上有50甚至100个,你很难在庞大的清单中看到你应该看到的东西,这时候按照情境分类,比如一个“外出事宜”清单比一个包含大量不相干任务的清单更加方便。
  • 从一种工作状态离开并进入另一种工作状态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要比一般人想象的多得多,这会造成巨大的浪费。
  • 有关行动提示的常见分类
    • 电话
    • 在电脑旁(可以细分出一个”在线”分类)
    • 外出事宜
    • 在办公室时(杂事)
    • 在家时
    • 议事日程(按照人员或者会议分类)
    • 阅读/回顾
  • 你的职责范围越广,你在组织中的地位越高,你就越能通过与他人沟通和商议把事情搞定.
  • 如果在某一段时间内,你会与某个人进行频繁的接触,你也应该在此次期间保存一个关于此人的清单.
  • 那些最不擅长利用时间的人总是第一个跳出来抱怨时间不够用.
  • 如果你的阅读资料没有明确的界限(未做到明确的分类),那么这肯定会让你对这堆资料逐渐变得麻木,并最终导致系统全面失控.而有了清晰的边界,至少能让你准确了解其中包含的内容和存货数量.这样一来,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来调整阅读资料的数量,你能更准确地判断那些资料需要保留,那些应该扔掉了.
  • 由于生活中充满了这种可以利用的时间片段,那些手边缺少”阅读/回顾”资料的人只会让这些时间白白浪费.

组织整理”等待”清单

  • 等待清单上的事情,应该是那些你不关心过程,只关心结果的事情.
  • 对他人做出的承诺进行跟踪管理,可以避免因为他们不兑现承诺而导致的危机.
  • 清单上每个项目的时间要求,以及商定的所有截止期限尤为重要.

使用原始信息作为它自身的行动提示

  • 跟踪任务最高效的方法就是,当提示信息出现的时候,就第一时间将其相关行动列入清单或存入文件夹.
  • 对材料进行组织整理的主要目的是减轻认知负荷,不必再不断的思考”我需要怎么处理它”.

组织整理项目提示信息

  • “项目”清单中不应该包含项目执行的具体细节和方案,也不应该按照重要性、大小、紧急程度来排序——骑士他就是一个包含了所有未完成任务的目录。

  • “项目”清单的意味着你可以凭借它来宏观控制各个项目的进度,并确保各个项目都处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同事它也能让你对工作量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 随意用项目清单的利用

    • 对于控制和关注至关重要
    • 缓解微妙的紧张关系
    • 每周回顾的重点一目了然
    • 促进关系管理。
  • 三个主要领域发现”隐藏”项目:

    • 当前活动

      有些项目需要从你简单保存的日成功表、行动清单和工作区中手机

    • 较高视野的利益和承诺

      你或许有一个好几回,可以从更长远和更重要的角度,即职责、目标、愿景及核心价值观,来敏锐地关注你的某些项目和星球

    • 当前的问题和机会

      一个丰富的清单项目收集来源往往是那些范围广泛但是不够明确的事项,如果不确认此类事项,未将其处理成具有行动步骤的真正项目,他们就会干扰你的注意力。

  • 细分项目清单的集中常见方式:

    • 个人/职业(个人私事和职业工作)

      像对待”职业”清单哪样,认真对待你的”个人”清单,而不是等到周末空闲的时候采取查看它.很多私人事务也需要你在平日里去处理,这一点与”职业”清单中的事情是一样的.

    • 委派给他人的项目

    • 特定类型的项目(类似的在工作中的同一类型的多个项目,比如:”项目–待交付”)

  • 如何在清单中列出项目和子项目,完全取决于你自己,你只需要确保自己知道变动内容的所处位置,并根据需要经常回顾,将它们清除出你的大脑.

  • 不要把项目项目辅助资料作为项目提示信息

    行动提示信息是行动清单的职责.文件柜是存放项目辅助资料的最好地点.

  • 组织整理关于项目的想法,不要失去关于工作/主题或者话题的任何一个想法.如果项目清单,打开项目清单,把他记录在该项目相关的笔记中.

  • 组织整理非行动性资料,主要分为三大类:

    • 参考资料
    • 提示信息.它们所代表的事情在当前不需要采取任何行动,但日后可能有此种需求
    • 垃圾(根本不需要的东西)
  • 参考资料

    • 生活中的大部分资料都属于参考资料
    • 确保你的参考资料是非行动性的资料,不要在其中掺杂行动性的”材料”,你的才考资料仅仅是你的资料库.
    • 区分行动性和非行动性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 第二部则是确定这些信息的潜在用途,以及应以何种方式存储在什么位置.
  • 将来/也许类事情的管理

    这里事务是记录那些你可能在以后需要付诸行动的事情,比如打算将来进行的一次次旅行、需要阅读的书籍等。

  • 在罗列”将来/也许”清单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以前罗列在这个清单上的一些事情已经快要实现了,而你可能为可以为此进行过努力.如果你相信”想象会改善人的认知和行为”,那就不难理解”将来/也许”清单时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你的工作和生活了.

  • 罗列清单的过程本身,就会让你对自己所期待的事情有更更加清楚的认识和准备,也会促使你在日常生活中想这些目标努力.

  • “将来/也许”两个重要来源

    • 为你创造性的想象力列一个清单
    • 重新评估当前进行中的项目.(如果你通过审慎的思考发现,”项目”清单中的某项内容可能在未来的几个月中度不会实行,就可以考虑把他放到”将来/也许”清单中.
  • “将来/也许”的特殊类型

    • 食品–秘方/食谱/餐馆/葡萄酒等
    • 子女–要和子女一起做的事情
    • 想读的书
    • 想看的电影
    • 关于礼品的一些想法
    • 想要浏览的网站
    • 周末的外出旅行
    • 想法—五花八门(因为你不清楚应该归属于那个类别)
  • 如果你无法定时对”将来/也许”清单保持关注,并且头脑清醒地思考其中的内容,那么”将来/也许”清单也就丧失了它存在的价值.

  • 日程表记录的事情

    • 提醒自己开始落实某个项目
      • 需要提前着手准备的特殊活动(产品发布/筹款募捐)
      • 需要做前期准备的常规活动(年会/计划活动/会议)
      • 重要的纪念日(生日/周年纪念等)
    • 你可能想要参加的活动
    • 提醒自己做决定
      • 雇佣/解雇
      • 换工作/职业
      • 可能发生的战略转向

核查清单:创造性和建设性提示

  • 就本质而言,我们讨论过的任何提示清单或类别都是核查清单,因为它们的功能是提供核查或审查事项,以确保你不会在该领域遗漏事项.

  • 核查清单普遍含义是指列出某个主题、程序或者某种关注/行动领域的内容,供你在特定时间或参与特定类型行动的任何时间使用

  • 很多时候,个人管理系统的价值仅在于可以确认特定领域的状况良好,不需要添加或改变任何东西.

  • 在你对某项工作足够熟悉以前,你都需要某种形式的核查清单来帮助你抓住工作的重点.

  • 在情况快要拾取控制的时候,我会暂时开一张清单,上面写着我不得不处理的任务,知道情况重新得以控制.

回顾阶段:保证系统的有效运行

回顾的重要性:假如你有一个电话清单,但是如果有一些你必须要打的电话却没有被列在这个清单上,你的大脑就不会再相信这个电话清单,从而导致你的大脑在完成这个地脑力要求的活动时也无法赶到轻松.结果,你的大脑不得不重新担负起记忆/加工处理和提醒的责任,从而又像以前一样低效运转.

要回顾哪部分内容?在什么时候进行?

  • 只要你保证在适当的时间查阅适当的资料,那么每天的回顾检查时间可能仅仅只有几秒钟而已.

首先看一看你的日程表

  • 查看最频繁的应该是你的日程表(或者每日备忘录),这样你能看到哪些是当天必须进行的工作.这样你就了解当日的时间和空间要素.

然后看一看你的行动清单

  • 当你检查了所有对时间有严格要求的活动,并对他们进行了适当的安排之后,接下来你该浏览的是对应当前情境的行动清单.
  • 并不意味着你要完成清单上所有的内容.仅仅需要结合当前的时间长度/自己的精力等,选择一个合适的行动,并将其执行.你应该充满自信:自己绝不会遗漏任何重要的东西.
  • 如果日程表和行动清单可靠而没有问题,每天的工作中只查看这两样东西就足够了.

根据情境选择恰当的回购内容.

更新你的系统

保证你的系统是值得信赖的,关键一点就是定期以更高的视点检视自己的内心,并对系统进行更新.如果长时间没有更新系统,系统会远远落后于客观情况,更新一次系统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如果系统远远落后于客观情况,你的大脑就不得不把大量精力浪费在”记忆”/“回忆”之类低级的工作上.

每周回顾的重要性

  • 大多数人都有这样一种倾向:放任自己纠缠于大量超过自己处理能力的事务.
  • 每周回顾让你在面对潮水般涌来的事务时,始终记得最要紧的工作/最重要的目标/把握住自己的方向.

什么是每周回顾

每周回顾是为了再次清空大脑并为未来几周确定方向而采取的行动.他执行了工作流程管理阶段—-收集/理清/组织/回顾所有那些待定的承诺/意图和倾向—-知道你能够确认”我目前已经完全掌控了我没有处理的一起事情,一点我决定处理,马上就可以付诸行动.”
实现这个牧宝需要三个举措:确认/更新和创新.

确认

确认即确保你手机的所有东西都得到处理.

  • 收集散落的纸片和材料.
  • 清空收集工具.检查所有的日志/会议记录/记事本/日程表等工具,严格要求自己收集/处理你所遇到的一切有关交流/工作/创意信息的记录,同事清理掉没用的垃圾.
  • 清空大脑 吧大脑中的一切事情都写下来,包括新的项目/行动/等待事宜/未来要完成的事情,以及所有尚未补货和理清的事务.
更新

更新即确保你的所有定向”地图”或清单经过审查并保持最新.

  • 回顾”下一步行动”清单
  • 回顾过往的日程表数据.检查两三周之前的详细项目,搜集未完成或紧急行动项目/参考信息等资料,重新将他们纳入你当前的系统中.
  • 回顾即将到来的日程.浏览一下将来的事务安排情况.”长期的和短期的”确保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和约会做出安排和准备.你的日程表是可以定期回顾的最佳核查清单之一,可以借此回避最后一分钟的压力.
  • 回顾等待清单.是否有必要采取任何跟进行动?
  • 回顾”项目”(和更大成果)清单.逐一评估所有的项目/目标和愿景,一确保你目前的管理系统没有遗漏任何一个需要采取行动的项目.
  • 回顾任何相关的核查清单.基于你的各种约定/利益和职责,是否有你需要和想要但尚未完成的其他事宜?
创造

随着你实现了确认和更新,创造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动发生,你将很自然地形成某些想法和观点,令你的工作和思考增值.

  • 回顾”将来/也许”清单.核查其中哪些内容变得更值得关注/更有行动价值,将其转化为项目;删除已经存在很久的项目内容;在清单中你那个添加刚刚考虑到的可能发生的新情况.

  • 收集你的奇思妙想和新奇的点子.

  • 进行回顾的时间和地点.每周回顾是非常关键的,你有必要为他建立一个合适的环境/准备合适的工具,并逐渐养成习惯.一个合适的工作环境会使你定时会不变得轻而易举—你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具体事情的处理上.

    思考是工作和生活的精髓,同事也是最难做到的事情.帝国的创建者们争分夺秒地认真思索时,其他人却在嬉戏.如果你不是自觉地去努力开启这种自我指导的思维过程,那么你就是在想懒惰屈服让步,你将永远丧失自己控制生活的能力.

大局的回顾

  • 某些时候,你必须刚清楚自己的宏观目的/长期目标,以及从根本上对自己决定其推动/评估和排序作用的愿景和原则

  • 当你在”地面”和”1楼视野”层面上能够更快地处理问题时,你自然就会有时间去思考其他更高层面的问题了,因为这样才能让你的头脑获得真正的清静.

  • 其实,我们往往可以从一个新角度来审视我们的愿景/价值观和目标.不过,以我的经验来看,如果你认为自己未能顺利应对你为自己创建的世界,你就会拒绝和自己对话.改变你心中的一个目标或愿景需要多久?如果要改变的话,不要太久.让你相信可以实现自己承诺的结果需要多久?我的经验是,至少需要两年时间来执行这种方法,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才能达到这种程度的自信.

执行阶段:选择最合适的行动

三个对行动的决策过程极有帮助的评估方法:

  • 确定某一时刻具体行动的”四标准法”
  • 评估每日工作的”三分类法”
  • 总体检视工作的”六层次法”

确定某一刻具体行动的”四标准法”

  • 情境

    • 根据情境而分类整理的行动清单,可以在你选择行动的时候减少大量不必要的选项.(避免耗费精力从一个混合清单中挑选当前可以做的行动)
    • 根据相应的情境来对行动提示内容进行分类的另一个好处是:让你不得不在处理事务的时候就决定其下一步行动.(你在确定清单的时候,必须确认行动的具体内容.)
  • 有多少时间

    根据时间把重大的事情和琐碎的事情分开,在碎片时间做哪些琐碎的事情.提高效率

  • 要多少精力

    • 建议时刻带一份小事清单:上面列出的都是一些花费极少精力或者创造力就能完成的事情.当你精神疲惫/体力不支时,就可以拿出这份清单来执行.
    • 如果在你感到疲惫不堪时却面对这样一番景象—-需要阅读的资料杂乱无章,各种票据摆满书桌,归档系统毫无条理,工作蓝里更是一团乱麻—-这会让你感到有大量的等待整理和组织的工作;还会让你干男爵更糟糕,心情更加郁闷,让你根本无法完成任何事情.提升士气最好的方法就是完成某些工作,所以,经常留一些轻松的小事在手头上吧.
  • 重要性

评估每日工作的”三分类法”

在一天中的工作中,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你所进行的活动不外乎以下三种:

  • 执行事先安排好的工作.
  • 处理突发事件.
  • 安排自己的工作.

人们更倾向于处理意外之外的事情或者紧急状况,而不愿意着手处理/组织/回顾以及品你咕咕那些并不明了的工作.人们很容易陷入”忙碌”和”紧急”的状态之中,特别是当你的办公桌/电子邮箱以及大脑中堆积这大量尚待处理的问题时.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大多数事情都是不期而至的,通常,他们都自然而然地成为当前最重要的事情.这些紧急的情况都可以理解.然而,当你没有对清单上的其他工作进行重新查看和评估时,你的焦虑情绪就会不断增加.只有在你清楚楚地知道所有你”应该执行却尚未执行的工作”时,这种焦虑才不会继续困扰你.

如果你盲目的然那个自己忙于处理随时冒出的突发事件,结果就只能导致自己精神沮丧和焦虑不安.而人们经常将压力和效率低归罪与这些”意外的事件”,但如果你清楚地认识到那些事情是你做的,哪些事情是你将要做的,”意外的事件”就只不过是发挥创造力和特长的好机会而已.

许多人借口处理这些不断出现的突发事件,来逃避安排工作,管理清单的责任.特别是当你个人管理系统失去控制的时候,往往更容易请先倾向于应付手头上那些实际并不十分重要的事情.我们经常以此为借口逃避堆积如山的工作.

在现实生活中,干扰和打断是难以避免你的.当你能够熟练地/快速地分析处理突发事件,并学会利用各种零碎时间来完成行动的时候,你就可以再不同的任务之间敏捷地切换了.

研究证明你无法真正的做到多重任务化,无法在同一时间有意识地专注以一件以上的事情;如果你试图这么做,他就会显著削弱你的执行力.

为了让自己在面你对突发事件是知道该如何处理(是丢在工作篮中,还是打断手头的工作立刻处理),你需要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所有任务几期兼容情况.达到这一境界的唯一途径就是,在多个层面上,对生活和工作进行正确的评估.

总体检视工作的”六层次法”

  • 5楼视野:人生.
  • 4楼视野:长期展望(3-5年)
  • 3楼视野:1-2年的目标
  • 2楼视野:关注和责任范围
  • 1喽视野:当前的工作
  • 地面目前的行动.

每一层次都是其上一层次的具体和细化,并未上一级提供给服务和支持(计算机网络???!!!!).换句话说,每一层次从都服从于上一级,越上面的层次,重要性越高.

如果你打算打一个电话,而这个电话与你的生活目标或者价值观发生冲突,那么这时你就应该毫不迟疑的维护自己的立场,取消这个行动.如果你的功能工作安排无法让你实现自己的短期目标,那么你就有必要重新考虑工作的重点和职责.

去的成功过的最佳场所是你目前的位置以及现在的工作.

完成一切,并且对此感觉良好,这要求你主动认知和适当处理进入你意识生态系统的所有任务.想要掌握摆脱压力,提高效率的艺术,这一点是不可或缺的.

采用自下而上的工作方式的首要原因就是,这种方式能够够让你清除内心的烦扰,释放受困的心灵.让你有精力去关注那些更有意义/更重要的方面.同时,这种方法还具备高度的适应性和自由度,无论你处理什么事情,它都会让你更有效率.

你考虑最多的事项就是你需要处理的最重要的事情.你认为它不不应该占据你的大脑,这是事实,但此时无关紧要.它存在,而且有其存在的理由.如果此时你考虑最多的就是这件事情,那么以某种方式进行处理句式你的”1号任务”.一旦你处理了关注事项,就会感到如释重负,从而看你到你真正的关注事项.

不要担心哪种层次的视野或者哪种生活内容是最优先处理对象,只管处理当前的情况.一旦这么做,你会更有效地发现并解决对你而言真正重要的事项.

虽然”五楼视野”(目标和原则)是最高的层次,但是经验告诉我,只有我们充分了解和实施了其他各个层面的工作(特别是”地面”和”1楼视野”高度的事务),我们才可能获得更大的自由度/更丰富的资源,去关注和发展那那些更重要的工作.

地面

首先你需要保证行动清单完整无缺,这本身就可能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如果你收集到的日程表以外的”行动”和”等待”事项总数不超过50个,那么你的收集可能还不彻底.

1楼视野

完成你的项目清单.这个清单应该包含所有需要一步以上的行动才能够完成的事情.

如果你将生活和工作中所有想要完成的事情都列入了这个清单,你就会发现其内容要比你想象的多,而这是你原来没有意识到的.仅仅是创建这样一个”项目”清单,就会让你清楚地知道,一旦你有了时间,你就应该做哪些事情.通常,在对”项目”清单的内容进行更新的时候,人们会发现又几件可以推动项目进展的事情是非常容易完成的,可以立即实施或者列入你的行动清单.

2楼视野

这一层次是”目前的职责”,也是我希望以适当的标准维护的生活领域.(你在扮演何种角色?从职业角度来讲,这个层次是关于你当前的职位和工作的.从个人角度看,这个层次包含了你在家庭/社区扮演的角色,当然还应该包含你对自己的认知)

我建议你建立一个”焦点领域”的清单,你可能会将这个清单分为”职业”和”个人”两个方面,以便用于在回顾的过程中使用.这个清单不像”项目”清单那样需要那你进行每周一次的回顾,他会在更长的时间周期中发挥作用.这个清单可以每一到三个月回顾一次,以帮助你启动新的项目,具体时间间隔要视具体”领域”的情况变化速度确定.

想要确定”重要性”和”优先级”,前提条件是掌握所有的事务而且需要对其在多个层次上进行思考和归纳.如果你能够建立一个”工作职责内容”的核查清单,并保持其时效性,你在工作中就会感到比别人更轻松,控制力更强.

3-5楼视野

在这里,我们依然要整理出一个清单[尤其是在顶层(目标和原则),可以对监测和纠正行为进行持续校准],但是其内容是关于”我现在要达成什么目标,我如何才能达成这个目标”.这其中会包含:你一年内的工作目标(三楼视野),三年的职业规划和个人价值(4楼视野),还有你人生的目标(5楼视野).

凭直觉想象一下,12-18各月后你想要打到的境况:那时你的工作会是什么样的?那时的工作状况会引发哪些内容?要尽量具体,要考虑方方面面的细节,然后你就会了解到,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妮子啊跟个人方面需要作出哪些牺牲,要对目前的状况和自己的状态作出哪些调整.个人角度可能会考虑这样一些事情:”我的事业可能停滞不前,除非我向老板娘阐明我个人的志向”‘.

在进行这一层次的思考时,你应当已经将其他从层次的事务完全清理完毕,并且安排得井然有序了.就算是在最基本的层次,有件很小的事情没有处理,他会牵扯你的精力,让你感到不舒服.

学会控制项目

实际上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在生活和工作方面进行更多的,更频繁的非正式计划.这种做法会打打降低我们的心理压力,并能以极小的代价换来巨大的回报.对于你所参与的各种项目和情形,也许你能够理清其结果和下一步行动步骤,但有时那你会觉得有必要增进你对它们的了解,进行过更具创造性的思考,并明确其执行过程.

哪些项目需要你进行计划

项目清单里的大多数项目,都不需要你进行刻意的”计划”,这些项目路只需要你在大脑里过一下,自然而然就会得到下一步性行动.

需要安排策划的行动:

  • 那些你已经决定了下一步行动,却仍然吸引你注意力的事情;
  • 那些意外冒出的新点子或临时出现新细节的项目

GTD读书笔记1

发表于 2019-07-25 | 分类于 读书笔记 , GTD |

GTD读书笔记1

  • 关于GTD这套方法的三个主要目的:
    • 收集所有需要处理或者对你有用的事情(现在的、以后的、某一时间的;大的、小的、不大不小的),把它们统统植入一个远离大脑意识的、条例分明的、可靠的系统中。
    • 指导自己在获取任何“输入信息”(也就是接受任何任务)的前期就进行分析和决策,以确保随时拥有一套可以执行或重新协调的“下一步行动”的可行清单;
    • 管理、协调所有相关内容,履行你在任何时间点对自己和他人做出的各种承诺。
  • 大多数人接受的大部分工作都是没有明确界限的,工作缺乏明确界限导致每个人的工作量加大。全新的沟通技术使得这个事实以指数级放大,即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并不存在明显的界限。
  • 你必须明确并收集所有那些“经常跟唤醒你模糊记忆”的事情,搞清它们对你而言的真正意义,然后决定如何推动它们。
  • 管理承诺时的基本要求:

    • 第一,如果这件事总占据着你的头脑,你的思维就会受阻。任何意见你还没有完成的事情,都必须被置于一个客观、可靠的体系中,或者是我称为“文件夹”的工具中—-必须经常回访并予以清理。
    • 第二,在明白你的工作到底是什么后,你还必须做出判断:需要采取什么行动来推动工作进程。
    • 第三,一旦决定了需要采取的行动方案,你必须在某一个你经常查阅的系统中保存好与这些行动相关的提示信息。
  • 你的大脑并不总是那么管用。你的大脑会不由自主的帮你记录所有未尽事宜,即便大脑记住了所有未尽事宜,它也不会(想你最初设想的那样)主动给你准确的提醒,反而会给你希望思考的其他事项带来干扰,继而降低你的工作效率。

  • “这项工作的预期结果是什么”是一个有助于提高知识工作者工作效率的问题。这个问题可能会导致一些极具风险性的决定。通常,没有正确的答案,只有不同的选择。想要获取高收益,一定要确认预期结果。

  • 材料(stuff):进入你精神或现实世界中但尚未找到归属的任何事情,你尚未确定它对你的真正意义、预期结果和下一步具体行动的所有事情。

管理你的行动

  • 搞定事项分为两类:1已做好(结果)和2正在做(行动)。对于大多数人的大多数关注对象而言,这些内容很难自行凸显。
  • 自下而上的方法-即从当前活动和任务的最底层入手来处理事务——对提高个人效率最具实用价值。
  • 横向和纵向管理:
    • 横向控制是把你设计的所有行动都管理起来,保证毫无遗漏地加以执行。
    • 纵向控制则是对每个具体主题或项目进行思考和协调,并跟踪其进展情况。
    • 横向控制和纵向控制的目标是一致的:解除你的心理负担,并把事情做好。恰到好处的行动管理能让你轻松自如地游历于广阔的行动和生活的天地中,同时,对项目的适度关注也能让你彻底了解和掌控项目的具体环节。
  • 最重要的技巧,把一切事务赶出大脑。
    • 因为缺乏可信赖的任务解决计划或系统,努力跟进我们承诺完成的事务会让精神不堪重负,并使得我们的思维过程受阻。

横向工作的五个步骤

  • 1.收集引起我们注意的事务和信息。
  • 2.理清每个项目的意义和相关措施。
  • 3.组织整理结果,提出选项。
  • 4.进行思考问题
  • 5.选择行动。

收集

  • 百分之百的收集一切“未尽之事”或者决定去做的事情。而且将来的某个时间,你还将处理和回顾这些“未尽之事”
  • 影响成功收集的因素
    • 把一切赶出你的大脑。每一件悬而未决的事情都应该存储在你的收集系统,而非你的大脑里。
    • 减少收集工具。越少越好,够用即可。
    • 定期清理收集工具。

理清

  • 它是什么

    理清材料的含义、内容。确保准确的了解材料。

  • 是否需要采取行动

    • 不需要采取行动

      • 1.无用的垃圾,根本没有必要保留(垃圾箱)
      • 2.目前不需要,但日后可能需要处理(孵化)(备忘录或日程表)
      • 项目具有潜在的有用信息,日后可能会排上用场(参考)(参考资料)。
    • 需要采取行动

      面对这一类需要着手处理的行动,你必须决定两件事情:

      • 你承诺完成哪些工作?达成哪些目标?
      • 下一步需要采取什么行动?
      • 下一步采取什么行动。

        “下一步行动”只那些可执行、可操作性的具体行动,并且只有将其完成之后才能推动整个事情想着既定目标发展。

      • 如果它是一个项目

        如果材料需要一系列行动才能实现,就可以将它视为一个项目并将它列入项目清单。
        每周回顾一下这个清单(项目)会帮你想起这个尚未解决的问题。这些目标会一直保存在你的管理系统中(而不是大脑),直到你达成或者放弃这个目标。

      • 如果不是一个项目

        • 立即执行。如果两分钟内完成,那么你就应该立即执行。
        • 指派他人。如果不止两分钟。问一问自己是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人选,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委托给一个合适的人员去班里。(等待清单)
        • 延迟处理。如果不止两分钟。你又是最佳人选,你就不得不推迟行动,把它记录在“下一步行动”清单上(行动清单),等待以后解决。

组织清理

  • 八个独立的处理方向,涵盖了处理“材料”之后可能遇到的所有情况:

    • 垃圾桶:无须采取行动的材料
    • 参考资料:等待分析的资料或归档
    • 备忘录:无须采取行动但日后可能再次评估
    • 项目清单:保存项目规划和资料的存储系统
    • 项目计划: 组成一个项目的所有行动
    • 日程表
    • 下一步行动
    • 等待清单 :等待别人完成的任务。
  • 项目

    • 项目是指需要多个步骤才能完成的任务,也可以视为一些列未尽之事。
    • 项目不需要一开始就按照某种特殊顺序进行排列,只需要把它们列在一张清单上就足够了。经常回顾它们,确保你针对每个项目制定恰当个的下一步行动。
    • 事实上,你不可能直接执行一个项目,你所能执行的是与项目相关的下一步行动。当年完成足够多的的正确步骤以后,才能达成项目的预期目标。
    • 项目清单就是一份罗列了我们面前各种终点线的清单,保证我们采取的每一步行动都能将事务朝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 项目的辅助性资料(项目对应的计划、细节、辅助性资料)都应当存在单独的文件夹中,方便项目执行时频繁取用。
  • 下一步行动的归类

    对于每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下一步行动应当是可执行的、一目了然的、没有歧义的具体行动。

    需要追踪的行动包括:

    • 将要在某一特定时间或日期执行的行动(日程表)
    • 尽快完成的行动(下一步行动)
    • 等待他人去办理的事情(等候清单)
    • 日程表

      日程表的标注应该分为三种情况:

      • 需要在指定时间执行的行动
      • 需要在指定日期执行的行动
      • 需要在指定日期获取的信息

      日程表的行动,通常是该时间点必须要做的事情,而不是掺杂“如果有时间就一定去做”这种非必要行动。

    • 下一步清单

      任何两分钟以内无法完成的,且无法指派给他人的行动。

  • 无法付诸行动的事务

    这是一些不能够立即落实的事务,通常分为三类

    • 垃圾

      这部分统统丢掉、粉碎或者回收,避免对系统的正常运转和环境清晰度造成损伤。

    • 需要酝酿的资料。

      这部分是无须立即投入行动,但是你仍然希望保存的材料。

      这部分材料可以用两个列表加以管理。

      • 将来/也许清单。

        记录一些你目前不打算做,但又希望在将过来的某个时候处理的工作。

        这个清单建议“每周回顾”。

        通常包含一些我希望去做的项目,但不是现在,不过我希望经常收到提醒。

        还有一些可能只需你在有一采取行动时加以回顾(想读的书、品尝的酒等)

      • 备忘录

        你不愿意去做的事情,或者需要在未来某个指定时间之前持续受到提醒。

    • 参考资料

回顾

你至少需要每周浏览一次那些为完善的工作和悬而未决的问题,这非常重要。

回顾的内容和时机

  • 处理日程表最好的方式是,将上面罗列的任务逐项完成,不要遗漏
  • 处理完日程表后,转向你的“下一步行动”清单。
  • 对于“项目”、“等待处理”、“将来/也许”清单,根据你的需要进行定期查阅,保证你不会在心中对其中的内容念念不忘就行。

成功的关键:每周回顾

我们每时每刻不在凭借我们的直觉对某些行动作出快速的判断,要保证这些判断的正确性,我们也必须有机会从更高的角度俯瞰全局。使这些事项转化为行动的关键就是每周回顾。

每周回顾应该完成一下任务:

  • 收集和加工所有的材料
  • 回顾整个系统。
  • 更新各类清单
  • 做到彻底、清楚、实时和完整。

执行

  • 选择行动方案的三种方法
    • 确定某一时刻具体行动的“四标准法”
      • 情境。行动需要的地点、工具等限制条件。
      • 有多长时间。
      • 有多少精力。
      • 重要性。判断哪个行动选项会给你最高的回报。
    • 确认每日工作的“三分类法”
      • 执行实现安排好的工作
      • 处理突发事件
      • 安排自己的工作
    • 总体检验工作的“六层次法”
      • 地面:当前行动。行动清单上的一切事务。
      • 一楼视野:当前项目。当前需要完成的工作,你希望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取得成效的事情。
      • 二楼视野:关注点及责任范围。你的兴趣和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让你承担了之前的各种工作。一些不是必需完成的事项,可以将其作为评估我们经验和行动的标准,以使我们在工作和生活方面保持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 三楼视野:目标。你希望某些事情尽快完成,这将增加你对生活中某些方面的关注,同时减少对其他方面的关注(通过1~2年的努力,为自己的工作到达新局面?)
      • 四楼视野:愿景。展望未来三到五年,你必定会从一个更加开阔的角度着眼。在这一层面的决策将会影响前述各个层面。
      • 五楼视野:目的和原则。生活的整个全景。(自己为何存在?真正在乎的事情是什么?)本层是检视整个系统的最高层,你所指定的所有目标、前景展望、规划、行动都由此决定,为此服务。

纵向管理项目的5个阶段

自然计划模式

  • 人的大脑在面对任何一项任务的时候,都会经过5个步骤:

    • 定义目标和原则
    • 展望结果
    • 头脑风暴/集思广益
    • 组织整理
    • 明确下一步行动

目标和原则

目标
  • 问问为什么.站在”目标”的高度,仔细审视你正在从事的事情,那么这些事情的进程就很有可能得到改善和加强.

  • 了解并弄清任何一种行为的目的,对调整关注范围、创新性发展和合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思考”为什么”的一些好处:

    • 界定成功

      目标界定成功,你的目标是你决定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参照点.

    • 建立决策标准

      首先考虑你试图实现的目标,这样才能知道投入的资源是否必不可少.如果连目标都尚未确定,一切都免谈.

    • 调配资源

    • 激发动机

    • 阐明重点

      清晰的目标可以定位工作的重心.

    • 拓宽选择

原则
  • “我可以完全放手让别人去干这件事,只要他们……”,省略的部分就是你原则的最佳答案.
  • 主动与别人沟通并澄清这些原则有助于积聚力量,防止不必要的抵触和冲突.
  • 原则能够为我们的行为提供清晰明确的指导.原则限定了我们行动的限制因素以及行为的标准.

前景和结果

  • 目标和原则提供了动机和监控手段,而前景则是描绘最终成果的一个现实的蓝图。
  • 对前景的描述会帮助你把精力集中在目标上。
  • 当你的大脑中产生一个清晰的镜像,描绘出你所渴求的事物,并且专注于这个事物时,你的大脑就会自动帮助你捕捉生活中的相关信息了。
  • 在知识工作的领域中,最有效的生活技能之一就是创造出清晰可见的结果,这也是我们为了实现职业和个人成功需要进行艰苦磨练的重要技能之一。(这里清晰可见的成果必须是详细的、具有很多描述的清晰可见的结果,而不是一个模糊的一词或者一句所概括的结果)

头脑风暴

  • 当你了解了某件事情的结果和目标之后,“如何实现 就是当务之急”。当你大脑中的结果和你的现状不同,大脑就会自动的填补这些差距。

  • 允许自己捕捉并且表达(记录)任何一个念头,稍后再去考虑是否符合需要以及如何操作。当你心头涌现这个想法的时候,就立刻把他记录下来,这至少意味着你不必再去绞尽脑汁的“构思”了。

  • 思维导图

  • 头脑风暴的优点在于,它不仅能捕捉到新颖独特、富有创意的想法,还能够启发你产生更多的好主意,这些注意需要你用一个辅助的系统来记录,否则会很快被遗忘在大脑中。

  • 分布式认知。把信息从你的大脑中清理出去,转化为客观的、可以经常回顾的形式——建立一个“外脑”。

  • 头脑风暴的技巧:

    • 不判断、不质疑、不评估、不批判

      通常情况下,只有饱受质疑和批判的想法才能成为最佳方法.这能让你了解你现在拥有的各种想法,并最大限度地其妥善保管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 追求数量、不求质量

      追求数量可以是促使你的思维不断延展、扩充。

    • 把分析组织共工作至于次要位置。

组织整理

  • 组织整理的关键步骤:
    • 明确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 整理分类(按照下面一个或多个标准)
      • 构成因素
      • 先后顺序
      • 重要程度
    • 足够详细的描述

下一步行动

  • 基本要点
    • 正对当前这项工作进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确定下一步行动.
    • 如果有必要的话,在计划过程中就确定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 抓住关键。你总是能找到唯一的“下一步行动”,而这个行动正式其他行动的关键条件。
  • 需要更多的计划吗?如果目前的状况还不足以让你规划出下一步行动,去搜罗更多的信息,做分析处理。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忘记明确下一步的行动。养成这一好习惯,才能确保你轻松自如的控制局面。
  • 当下一步需要别人完成.如果需要团队里别人完成任务,尽早做好相关的准备刚工作。
  • 计划需要详细到什么程度?足够让你的大脑拜托事务的纠缠就可以 了.
  • 需要让事务更加清楚么?.人们大多每天忙忙碌碌(行动),总感觉找不到奋斗的方向,所以他们需要通过计划来知道自己的工作(组织管理).
  • 需要采取更多的行动么?如果需要做的是落实更多行动,顺着自然计划法的思考模式”向下”走.”要达到的愿景”->”头脑风暴”->”下一步行动”.

计算机网络读书笔记7

发表于 2019-07-17 | 分类于 读书笔记 , 计算机网络 |

计算机网络读书笔记7

计算机网络中的安全

  • 计算机网络中的安全问题包括:恶意软件攻击、拒绝服务、嗅探、源伪装以及报文的修改和删除等。
  • 安全通信的特性:机密性(confidentiality)、报文的完整性(messageintegrity)、端点鉴别(end-point authentication)、运行时安全(operational security)
  • 密码学是网络安全的基石
  • 对称密钥系统:在对称密钥系统中,通信双方具有相同的密钥并且是秘密的
  • 公开密钥系统:使用一对密钥:一个密钥为双方两人所知,另一个密钥只有某一方自己知道了
  • 块密码:块密码是对称加密技术的一种宽泛类型,用在多种因特网技术的机密中,包括PGP(用于安全电子邮件)/SSL(用于使TCP链接更安全)/IPses(用于使网络层传输更安全)
  • 在块密码中,要加密的报文被处理成k比特的块,每块报文独立加密,将k比特的明文加密成k比特的密文.
  • 目前一些流行的块密码包括DES(数据加密标准)/3DES和AES(高级加密标准).
  • RSA算法是公开密钥密码的常用算法.因为RSA所要求的的指数运算是相当耗费时间的过程,所以在实际应用中,RSA通常与对称密码结合使用.例如Alice要向Bob发送大量的加密数据.首先,Alice选择一个用于加密数据本身的密钥,称为为会话密钥.Alice使用Bob的公钥加密该会话密钥.Bob接收到RSA加密的会话密钥后解密获得该会话密钥.
  • 密码散列函数附加要求:找不到任意两个不同的报文x和y使得H(x)=H(y),在计算是不可能的.MD5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散列算法.
  • 报文鉴别码(MAC)。为了执行报文完整性,除了使用散列函数外,Alice和Bob需要共享一个比特串s(称为鉴定密钥),Alice将报文m与s级联生成m+s,并计算散列H(m+s).H(m+s)被称为报文鉴别码(MAC).
  • 数字签名:在数字领域,人们通常需要指出一个文件的所有者或创造者,或者表明某人认可一个文件的内容,数字签名就是一种在数字领域实现这些目标的密码技术.
  • 因为加密和解密的计算过于昂贵,通常对报文散列签名而不是对报文本身签名.
  • 公钥认证:数字签名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公钥认证,证实一个公钥属于某个特定实体.
  • 将公钥和特定实体绑定通常是由认证中心(CA) 完成的,CA的职责就是使识别和发行证书合法化.
  • CA的作用:
    • CA证实一个实体(一个人/一台路由器等)的真实身份.
    • 一旦CA验证了某个实体的身份,这个CA会生成一个将其身份和实体的公钥绑定起来的证书.
  • 端点鉴别:一个实体经过计算机网络向另一个实体证明其身份的过程.
  • 不重数:在一个协议的生存期只使用一次的数.不重数和对称密钥加密是鉴别协议的基础.
  • 安全套接字(SSL):安全性服务加强的TCP,该安全性包括机密性/数据完整性/端点鉴别.
  • SSL将数据流分割成记录,对每个记录附加一个MAC用于完整性检查,然后加密该”记录+MAC”
  • IP安全协议被称为IPsec,为网络层提供安全性.
  • 许多机构使用IPsec创建了运行在公共因特网之上的虚拟专用网(VPN)
  • IPsec提供了安全性/源鉴别/数据完整性/重放攻击防护这些安全服务的机制.
  • IPsec协议族中,有两个主要的协议:鉴别首部协议(AH)和封装安全性载荷协议(ESP).AH协议提供别和数据完整性服务,但不提供机密性服务.因机密性通常对VPN和其他IPsec应用过至关重要,所以ESP协议的使用比AH协议要广泛的多。
  • 安全关联。在从源实体想目标实体发送IPsec数据之前,源和目的实体创建了一个网络层逻辑连接。这个逻辑连接称为安全关联(SA)。SA是一个单工逻辑连接;也就是说,它是从源到目的单向的。如果两个实体互相发送安全数据报,需要创建两个SA。
  • 一个IPsec实体在它的安全关联数据库(SAD)中存储所有SA的状态信息,SAD的实体操作系统内核中的一个数据结构。
  • 除了SAD外,IPSec实体也维护另一个数据结构,成为安全策略库(SPD)。该SPD指示哪些类型的数据报(作为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和协议类型的函数)将被IPsec处理;并且对这些将被IPsec处理的数据报应当使用哪个SA。
  • 防火墙是一个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体,它将一个机构的内部网络与整个因特网隔离开,允许一些数据分组通过而阻止另一些数据分组通过。防火墙的三个目标
    • 从外部到内部和从内部到外部的所有流量都通过防火墙。
    • 仅被授权的流量(由本地安全策略定义)允许通过。
    • 防火墙自身免于渗透。
  • 防火墙能够分为三类:传统分组过滤器、状态过滤器、应用程序网关。
  • 分组过滤器独立的检查每个数据报,然后基于管理员特定的规则决定数据报应当允许通过还是应当丢弃。过滤决定通常基于下列因素:
    • IP源和目的地址
    • 在IP数据报中的协议类型字段:TCP、UDP、ICMP、OSPF等。
    • TCP或UDP的源和目的端口。
    • TCP标志比特:SYN、ACK等。
    • ICMP报文类型
    • 数据报离开和进入网络的不同规则
    • 对不同路由器接口的不同规则
  • 当观察到潜在恶意流量时能产生警告的设备车成卫入侵检测系统(IDS),滤除可疑流量的设备称为入侵防止系统(IPS)。因为这些系统最为有趣的 技术方面是它们检测可以流量的原理。因此将IPS和IDS统称为IDS系统。
  • IDS系统大致可分为基于特征的系统和基于异常的系统。
  • 基于特征的系统维护了一个范围广泛的攻击特征数据库。每个特征是和一个入侵活动相关联的规则集。
  • 基于异常的系统最大的特点是他们不依赖现有攻击的以前知识。
  • 迄今为止,大多数部署的IDS系统都是基于特征的。
12…4
车子

车子

重启中....

37 日志
22 分类
24 标签
© 2021 车子
由 Hexo 强力驱动
|
主题 — NexT.Pisces v5.1.4